你有童心吗?
羌文英
一日,在办公室讨论教育学生问题时,一老师略显无奈地说:“我的孩子现在有些问题都不愿意跟我谈,如果我问她,他出于一种对长者的礼貌,终会敷衍应答。但从他的谈话中,明显感到那话语是在敷衍。唉,现在,孩子的心离我们远了,有代沟了。”其他几位老师附和。
××接茬说:“现在班里的许多学生也已不太天真了,都会见谁该说什么话。我们与学生的心也不近了。”
××感叹说:“是呀,我们的心有点老了,不再年轻了。不再拥有孩子般的童心了。”
我们迷惘着,困惑着……
今天,有幸聆听了李镇西的报告会,随手翻阅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班主任功能工作艺术报告会》会议材料,其中《学习李镇西班主任工作艺术》一文中谈到:做一名班主任应有童心的情怀。
何谓童心?童心是儿童天真纯朴之心。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做有童心的教育者——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变作小孩子”。
静心反思,我们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学生,有时太会用成人的尺度去衡量他们幼稚的言行。
对于他们幼稚的言行,我们往往会加以指三道四或嗤之以鼻,更过分的,还要蛮横地加以“屏蔽’。这样的经历有了一回两回,学生便知道哪些事不能跟你说,哪些事是可以跟你谈一下的。
面对孩子的幼稚,面对孩子的调皮,面对孩子的无知之举……我们教育者不妨蹲下来,让时间之轮往回行驶几十年,以儿童的眼睛去发现一些周围的事物,或许,我们也会把一些孩子喜欢玩的,欣赏的事物纳入视野;用儿童的耳朵去听一听,或许,我们会发现好多与众不同的声音:也许有动画片,也许有周杰伦,也许有姚明,也许有鱼鸟虫鸣……兴许,我们也会变得年轻些,能轻轻松松得地走进孩童的心灵,和他们倾心聊一聊,追寻到他们心灵的旅程……
我不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即使思考,也想得不会太深,但我想:如果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拥有一腔爱生的情怀,我们便会与他们走得更近,甚至走进他们的心灵……至此,我仍默念着李镇西的话:“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做个有童心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