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随笔
无痕胜有痕,润物细无声
——我和吴承恩的故事
沈芸
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提到吴承恩,大家一定会想到西游记的作者。但此吴承恩非彼“吴承恩”……
他全身乌漆抹黑,堆满陈年老裉,就像从阴沟打捞出来又被阳光晒干似的,不时还会飘来一阵臭味。说话时嘴里不知嘴里含了什么东西,反正没人听懂他的话。
模样已经怪吓人,行为更让人瞠目结舌。听小学老师说,他不仅上课不遵守纪律、下课欺负同学、假期有时还要伙同一帮人偷些铁来卖。
在一个学生的日记中对他有这样的描述:“吴承恩就像瓶子里放出来的妖精一般,张牙舞爪,把我们班搞得天翻地覆!"
听到这样的描述,我想说,“吴承恩,想说爱你不容易!”
走近你“爱恨交织”
听孙老师说吴承恩自小就没有了父亲,母亲以卖鸡蛋为生,还有一个姐姐在南京上大学,家庭条件十分拮据。因为这样的家境,小时侯,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玩,大家都躲他远远的。看着他冬天的时候即使寒风瑟瑟,也总是穿着一件短袖T恤,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愫叫怜爱。
这样一个瘦瘦小小尚且还懵懂无知的男生孩,他坏能坏到哪里去呢?我试着与他沟通交流,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无功,他不知是听不懂人话,还是拒绝与人交流,总之,沟通有障碍。
我渐渐发现,其实他他的大脑中根本就还没有“是非”这一概念。于是,我索性就把他当作是幼稚的男孩,搬出了陶行知的那一套,那就是——用糖哄。
“糖”是有魔力的,我抽屉里的糖在一天天减少,他却在一天天改变。他每背一次书,每做一次好事,每遵守好一天纪律,他都会到我这里领几颗糖。熟悉了之后,他还会调皮地向我伸手要糖:“老师,糖呢?”“老师,我不和他们一样,我不会嫌糖蹩脚的,我什么糖都吃”。
当然,我在“糖”上面还施了小小的魔法,那就是鼓励与表扬。当他劳动积极时,肯定他;当他考试及格时,鼓励他;做了好事时,表扬他。不管他的动机,是否仅仅是我抽屉里的一块糖……
当他尝到了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能得到大家的尊重与喜爱,在一个集体中能得到大家的关心时。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恩,怎么吴承恩好久没来拿糖了?”
走进你“爱你无悔”
“沈老师,吴承恩今天上课骂生物老师了,还拍桌子表示抗议”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如大海般波涛汹涌。在这个孩子身上,我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费了多少脑筋,本以为他已经转变了不少,本在内心中有了些许安慰,可他……
我的内心如五味杂陈,突然觉得以前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值得。“恨铁不成钢”那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了。
对他进行一次“狂哄乱炸”式的批评?在教室作深刻的检讨?操场跑十圈?从此放弃他?我的内心挣扎着……
我终于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我把他叫来,首先问了他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很委屈,也很义正严词地说:“我承认,有时我在生物课上会在老师转身写字时,做些怪动作引大家发笑,但这次真不是我。生物老师偏说是我,我就……”
“难道你在整个事件中没有一点错?”他沉默了,没有了一开始违反纪律后的不屑一顾,想了想说:“我不该顶撞老师”。“是啊,感恩老师不是一句空话。你不知感恩,还要去伤害老师。生物老师如果对你们不负责任的话,你做小动作,完全可以听之任之!那现在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生物老师看到我就讨厌,”他又低下了头。我说:“老师讨厌的是你破坏课堂纪律的你,而不是你这个人,不信你试试看?”。他似信非信地点点头。
我教他写了一封道歉信。我还借了一张贺卡给他,因为是植树节,我教他写节日祝福。落款是:再也不会惹您生气的学生:吴承恩。
他送贺卡和道歉信的时候,扭扭捏捏,欲行又止。我鼓励他,给他加油打气,我还告诉他:伤害了别人,一定要当面道歉!”
过了两天,他蹦蹦跳跳,兴高采烈跑到我办公室,兴奋地:“沈老师,我向生物老师道歉了。生物老师还反过来向我道歉,他并不讨厌我,她是这样好的老师,我觉得以前真对不起她,……”他憨厚得笑了,我也笑了,我们笑得都很灿烂。
他与班干部打架,最后与这名班干部成为了好朋友……,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好多老师,都说他变了,简直跟初一进来时判若两人。
转化一个学生,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件事,两件事所能改变的。他需要我们把爱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不着痕迹的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叩响学生的心灵。正所谓“无痕胜有痕,润物细无声”。
我一直以为,爱,是一个抽象的词,他虚无缥缈,如天上飘忽不定的雨滴,但后来发现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他汇聚成海时,他能改变整个世界!
谢谢吴承恩,让我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些令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