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东青实验学校 侯新国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强调了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两个方面,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我在平时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六种方法。
一、加字理解。即在对要理解的词语前加上一些字或词素,构成一个短语或句子,学生通过读看这个短语或句子后,就可以理解该词之意。此法适用解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精练词素构成的词。如“择优”解成选择优秀的;“一尘不染”解成一点儿灰尘都没有染上。
二、解字理解。即在一词中解释关键的,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字。字理解了,学生对其词意则迎刃而解。如解释“爱不释手”“门径”“好高骛远”这些词时,只要分别解出“释”“径”“鹜”的 意思,学生对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
三、换比理解。即将原词换下,换上另一个近义词与之比较。换上的词力求浅显易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原词之意。如解释“抱怨”“阻挠”等词,可分别换作“埋怨”“阻拦”,后者比前者易于理解。
四、造句理解。即用需要理解的词语造一个句子,让学生分析推敲。学生通过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再去丽理解词意。此法适用于理解不能用通俗语言来解释的词。如解释“放肆”一词时,我即造一个句子:大林不顾老师的劝告,竟在课堂上和小刚扭打起来,这孩子太放肆了。学生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琢磨,就不难理解出“放肆”的意思了。
五、形象理解。即造出一个“形”“象”,让学生见形象理解词意。例如解释“蜿蜒”时,拿来一根绳子,摆成蛇类爬行的样子;又如解释“打颤”一词时,利用发抖的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
六、意境理解。即用语言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在这种意境中体会出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以及表情达意的作用,从对事物的形、声、色、味等描绘中理解出词意。例如理解“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两个词时,就可以用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