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有一种手法,叫“留白”。这种手法往往能给人营造一种气韵生动之感,亦即使画面上流动着生命,便使观者得以在那白而不空的空间徜徉。例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上只出现一叶扁舟漂浮水面,一个鱼翁坐船上独自垂钓。四周除了廖廖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但却衬托出江面那种空旷渺茫、寒意萧条的气氛,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疑神贯注于一线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中国画的这种手法不觉让我想起了青年教师形象大赛中陈丽君老师的课堂。
师:在作者梦中蔚蓝的王国里究竟有什么呢?假如要让你变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你觉得那画面当中应该画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教室一片沉寂)
师:可能大家去思考刚才老师问的王国里有些什么,不太具体,王国里有些什么人呢、什么景呢?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圈点勾画。
(学生思考,教室一片沉寂)
师:萧伯纳:每个人有一只苹果,交换一下,每个人只是一只苹果,但是每个人有一种思想,如果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有…..
学生齐声回答:两种思想。
(学生前后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来看看你们交流的结果。师:那位女生,梦中有那些人?
生1:梦中有我和的伙伴(教师板书)还有没有
生2:无边无际、蔚蓝的海 师:我现在问的是梦中的人,在这里是我、我的伙伴,那无边无际、蔚蓝的海放在哪里呢,放在梦中的景(板书)还有没有?
生3:还有轻快的小船,还有晶莹明澈的仙岛(非常好,教师板书)还有五彩缤纷 的鸟儿。
师:那么,在这儿,可以写鸟儿,也可以写什么呢?我们一些同学很细心的,比如说:另一些岛上……想象一下,那一个岛是什么岛?学生齐声回答:鸟岛,(教师板书)
师:非常好,还有没有?好,那边的同学来完善一下答案,
生4:梦中还有女人。
师:把所在的句子读给大家来听听看呢?
生4:(读相关语句)
师:
生1:爱之神。(教师板书)画面当中有爱之神,我想大家应该都看过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
师:好,在画面中有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景。那么大家想想这是怎样的一个王国啊,蔚蓝的天蔚蓝的地,蔚蓝的大海,我和伙伴们乘着小船随风飘动,周围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爱情,勾勒出了这么一个美好的王国。
陈老师在抛出“在作者梦中蔚蓝的王国里究竟有什么呢?”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当发现尚未打开学生的思维时,才把这一问题细化成“王国里有些什么人呢、什么景呢?”并且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圈点勾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一方面,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另一方面,保证了合作的有效性。正所谓留白与着墨相对,两者互相依賴,相得益彰。沒有留白,便不能显出著墨处的美妙。空白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空白才能给人以无尽的感觉,才含蓄,才能使观者以想象力去丰富它,“此时无场胜有声”,但我们的课堂似乎不甘于“留白”。曾有段时间,语文课讲究内容充实,板块紧凑,所以课堂总显得满满当当。瞧,一位老师刚提出问题,就急迫地等待着学生的回答;有时学生的回答冗长而又不能达到点上时,老师就显得不耐烦。
于是充实、饱满、丰富成了评课时的褒义词,但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看,必须从学生特点出发,要以学生为本。试想:一个题目下来,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开始分析、讨论。反应较慢的同学根本还不知从何着手,有的甚至脑中一片空白。反应较快学生即使能跟上课堂节奏,但长期养成不经过深思熟虑就开始答题的话,思维就得不到锻炼,进步也就甚微。
因此,请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吧,请给课堂这张画布“留白”吧!虚实相生,才能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才能表现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极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