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给学生一张“凳子”
发布时间:2009-0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给学生一张“凳子”

陈岳峰

有幸去湖塘中心小学听习作课,其中四年级张莉老师习作指导课中的一个环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先在屏幕上出示了这样几幅画面:第一幅两只燕子在一起飞翔;第二幅疾驰而来的一辆汽车;第三幅一只燕子被汽车撞死在马路上;第四幅另一只燕子在撞死的燕子旁边守侯。接着老师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选择其中一幅图片写下来。刚开始学生一片漠然,但此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叙述故事的背景。音乐是那么凄凉,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情境。音乐的播放,语言的点拨,起到催化的作用,学生灵感大发,动人的片段不断涌现。

由老师音乐的播放,语言的点拨生产出学生精彩的语段,我想到了: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不出时,让学生反复读感悟还是回答不出时,我们此时要给学生一张“凳子”,让他们站在一个新平台上去摘“葡萄”。这张“凳子”可以是一段优美文字的描绘;可以是多媒体提供的一幅图片,一段音乐;可以是老师的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