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大山
东青实验学校 潘丽新
这几天数学课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本学期的三大难点问题《认识时、分、秒》、《观察物体》还有《可能性》。以前每次教到这两个内容我都特别头痛,教得特别痛苦,学生也学得特别辛苦。这几个知识点在我们大人看来似乎都挺直观、都挺形象,好象学生也应该很容易学会的样子,但对于二年级的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三个知识点都难如一座座大山,学生学起来难了头疼的当然是我们老师,所以在教这几个知识点时经常听见我们老师抱怨“教死了”。
在即将再一次面临这种困境时,我就在思考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摆脱这种困境,学生不再学得那么累,老师也不再教得那么累。思来想去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中轻松地学习知识;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要想“控制”他们需要不断有新的事物或新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刺激他们的探究欲望。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学习《时、分、秒》几课时我和学生一起玩了“编儿歌”(整体感知时针、分针、秒针的形状及走的快慢情况)、“数格子”(了解钟面上大格、小格的情况)、“当裁判”(让时针、分针、秒针进行赛跑,感受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大格,即1时=60分;秒针走一圈,分针才走一小格即1分=60秒)等等一系列活动;在学习《观察物体》我和学生一起当起了小小摄影师,我们分别从四个不同角度拍了老师、教室、学校大门玩具小猴、玩具汽车、积木房子、茶壶等等好多东西,学生越拍越感兴趣,拍着拍着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新的知识;在学习《可能性》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好奇起来:“今天老师不知又要跟我们玩什么游戏了?”于是我们有一起玩起了“摸球”的游戏。
二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效果设置教学进度。学生掌握情况较好教学进度就适当快一点,学生掌握情况较差教学进度就适当防慢一点。我觉得在学生前面的知识还没有消化好的情况下还硬要勉强后面新的知识这样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的脑袋里“糊成了一锅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采取了视学生情况而决定教学进度的方法,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在这样合理的节奏中,让学生顺利、扎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努力争取“不吃回锅饭”。
通过这样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及张驰有度的课堂节奏,我和学生一起轻松地攻克了这几座“知识大山”,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看来真的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想想那些特级教师们短短一节课就让学生们不光学会了书面的知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终身受用,这是我们每个做教师的要追求的一种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