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跟进何其艰难
顾晓东
记得在我校省重点课题“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开题仪式上,常州市教研室
语文课,教师安排学生默写几个难写字、易错字,并由三位学生板演。其中,有一个“壑”字,怪这字太复杂,板演的三位学生有两位默错了。教师对学生默错的字逐个讲评,并把这个“壑”字作为重点。教师特意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壑”字,边写边给学生讲解,一笔一划或用了哪个部首,讲得很清楚。看得出,教师对学生出错的情况是早有预料的,也有应对之策。按笔划和部首详细的讲解,也确实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壑”字的印象。但此时,我在等着教师后续的一步,即教师是否还让学生亲笔写一下“壑”字。因为,在去年我听这位教师一堂课的时候,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课后,我对这位教师提了一条建议,就是对特别复杂的字,除了向学生讲清结构外,最好还要让学生亲笔写一下,那样学生印象才会更深刻。当时,这位教师也觉得我提的建议很不错。因此,在今天重遇同样的教学情景时,我特别关心这位教师是否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很遗憾,这位教师没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仍然没有让学生动手写一下这个复杂的“壑”字。
教学研究不是目的,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寻找好的教学方法,实践好的教学方法,最终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有研究,没有改进,这种研究还有什么价值呢?我们又何必去研究呢?
还是常州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