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发布时间:2009-01-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dqjjy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金建瑛

“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学内容如何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听了《不说话的“朋友”》这堂品德与社会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谓茅塞顿开。

在这堂品德与社会课上,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你当一名小小设计师,为一所新建的学校请进不说话的“朋友”(即添置一些公用设施),并说说你请他的原因,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于是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学校简笔图上画上一些公用设施。三分钟后,学生全班交流。期间,我发现学生讲的大多数是“我为我们学校添上××,因为他能帮助我们×××。”不知道是学生没听清老师的话,还是三年级学生容易遗忘,都把“新建的学校”说成是“我们学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我感觉到:学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的,他们是用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认为学校里应该有些什么公用设施,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方便,所以他就把老师说的“一所新建的学校”当成“我们的学校”了。由此我想:如果我来设计,就安排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请你们当小小设计师,为我们学校请进一些不说话的朋友,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美,更完善。”也许这样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当小设计师的兴趣。

课堂上,老师还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多媒体出示破损的消防栓、电话亭、垃圾箱,师:“请你们替这些不说话的朋友说说心里话。”结果,很多学生选择说的都是垃圾箱,还有说的就是橡皮、墙面、课桌椅等等。学生的回答有的似乎已经脱离教师的问题了,但仔细想想,“橡皮”、“墙面”、“课桌椅”等等这些才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去关注的东西呀,像消防栓、电话亭,他们平时是不太注意的,而且感觉离自己比较遥远,所以也就不会替他们说心里话了。

这堂课中的两个教学环节,给我们听课老师带来很大的启发: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教师要真正实现“以生为本”,选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展开教学,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身心愉悦地投入其中,才会真正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