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鱼与熊掌的选择
发布时间:2008-12-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邱惠英

前几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为了准备这节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虽然我对课件一知半解,可我还是很努力地去做了,有了课件的帮助,加上我精心的设计,一节课下来,觉得还是比较满意,基本能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只是课后反思,值得遗憾的是自己设计的知识呈现后的讨论与写作,被我无奈地删除了,这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环节、也是我认为比较得意的设计,因为时间关系被我临时调整出局。因为这是一节原生态的课,虽然我按照流程也估算过几次时间,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学生基础的薄弱,回答问题磕磕绊绊,费了不少时间,急中生智的我只好临时决策,调整了上课流程,滴水不漏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我扪心自问,课堂的效益可是大打折扣,自己总感觉有点虎头蛇尾的,特别的不爽。

 教研组活动时,按照惯例,我进行了说课,对这一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事们也诚恳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老师认为我富于教学机智,临时调整课堂流程而不出错,把课堂改编得滴水不漏,做得很好;有的老师认为非也,由于时间限制,课上到哪儿就哪儿,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就是舍弃完美的教学形象也是值得的,一些笔头作业的练习按照我们的惯例是完全有时间弥补的,但口头的训练是需要一定的情景设置的。课堂真正的效率并不是体现在老师任务完成得圆满与否,而在于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知识的多少,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多少,这才是我们上课所欲得之“熊掌”,老师课堂表现只不过是演奏一曲“美人鱼”之歌,当“鱼熊掌不可兼得时,我们该舍谁取谁呢?

从教学的本质看,教师形象与学生学习效率可谓是我们教学中所追求的熊掌,但当两者不可兼顾时,我们是否有一种胸怀,舍自己的鱼而取学生之熊掌呢?鱼之歌的演奏固然美妙,能赢得课堂的声声赞誉,但熊掌的失去又有谁来惋惜呢?我想这也许是许多“公开课”秀出来的结果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