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问题引领  激发思维
发布时间:2008-12-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薛静娅

问题引领  激发思维

薛静娅

“大约几时”是“认钟表”的教学难点,以前的教学总是拨几个整时和大约几时,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去认识7时过一点及7时差一些,自然的引出大约几时的说法。但这样直观教学教师引导得太细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学得比较被动。大约几时的说法是以“告诉”的形式总结得出的,致使学生对其真正含义理解不透彻,在后面的练习中甚至出现了“小约几时”的说法。

面对课本,我努力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建构这一知识点呢?对,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思考,与大家尽情交流,从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表达出“大约几时”。

在教学中,我同时出现三个钟面(7时整、7时差一点、刚过7时),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区别?学生积极发言。

师:那后面的两个钟面你认为可以说成几时比较合适呢?可以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

1:中间的钟面因为分针没到12,可以说成7时不到一点。

2:最后的钟面因为分针刚刚过了12,可以说成刚过7点。

3:它们也可以说是差不多7时。

师:老师明白你们的意思了,快到7时,刚过7点也就是大约7时。

在教学中,“它们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从而主动去观察比较分针的位置,在脑中形成了整时和接近7时的钟面表象,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交流,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自然地引出了“大约7时”。让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中更主动,更积极,在充分的交流中突破了难点。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表现出色,令我兴奋,不过,如何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还需再加推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