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学两个生字“棵”和“颗”的时候,针对学生对于同音字易混淆的毛病,我特地花了一定的时间讲解了这两个字的区别。让学生分别用这两个字组词,尽量让学生多说几个词语,扩大应用范围,学生想到了很多,为了加强记忆,我把学生组的词板书成了两栏:
一棵树 一颗星
一棵花 一颗心
一棵草 一颗小石子
一棵白菜 一颗珠子
一棵秧苗 一颗钻石
…… ……
接着问:“那,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第一个‘棵’用来表示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很肯动脑子,有的说:“花啊,树啊,草啊,都是长在地上的,长在土里的东西就要用木字旁的‘棵’。”
有的学生说:“木字旁的‘棵’后面跟的东西都是可以种的,种了以后会长大的,有的还会结果。”
“说得真好!”我不禁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们,“我们再来看看页字旁的‘颗’,谁来说说?”
一学生说:“这个‘颗’用来表示的东西是不能长在地上的,不是植物。”
一学生说:“这个‘颗’字后面跟的东西是一粒粒的,比如说是珠子,小石子。”
“大家说得都不错,发现了‘颗’所表示的事物的共同点,而且找得很准。那,以后这两个字怎么运用,什么时候用‘棵’,什么时候用‘颗’,你们都清楚了吗?”
我颇为自己如此细致的讲解得意,思量着,根据教学过程,借此题材还可以写篇随笔呢!
几天后,练习题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丹顶鹤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有个学生又把 “颗”写成了“棵”。心想,如此精细的讲解还不能记住两个字的区别,真是只有摇头了,再说,也不是共性问题。于是,就跟那个同学用错字的同学开了一个玩笑。
“×××,木字旁的‘棵’用来表示哪些事物?”
他马上回答:“那些东西是可以种的,会长大的。”
我大声说:“喂,大家听好了,×××用木字旁的‘棵’来表示红宝石,我们都知道,木字旁的‘棵’表示的事物是可以种的,那说明,×××的红宝石是可以种的。这样啊,你赶紧去种宝石吧 !到时候,红宝石就长大了,说不定还会结出很多很多的宝石来呢!”
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居然还有人说:“要给我们一颗啊!”其他几个调皮的也跟着“我也要,我也要!”地附和着。
那位学生却低下头嘿嘿地笑了起来,说:“我不会种。”
我也笑着说:“既然你不会种,我也不问你要宝石了,不过,你以后会用对这两个字了吗?”
大家在一片笑声中,又一次加深了对“棵”和“颗”应用的区别。以后,一看见有人用错了这两个字,就有学生说:“让他去种宝石吧!”“种宝石”的典故从此在学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用错字的情况就比较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