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奇”入人心
发布时间:2008-12-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奇”入人心

东青实验学校   蔡凤娟

最近听了一堂语文公开课——《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奇”来体会黄山松,其中个别环节引起了我的思考。

(多媒体出示描写迎客松的片段)

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

生:经历了许多的艰难困苦。

师:迎客松会经历什么艰难困苦呢?

1:会经历风吹雨打。

2:会经历霜打雪压,很寒冷。

3:会经历大雨倾盆的冲洗,也冲不垮它。

4:会经历雷电的劈杀,很可怕。

师:对啊,迎客松虽然经历了那么多折磨,但是没有害怕、动摇,还长得怎样?找出重要的词语来。

1:长得“郁郁苍苍”。

2:长得“枝干遒劲”

师:“郁郁苍苍”、 “枝干遒劲”给你怎样的感受?

1:长得很茂密,很有精神。

2:长得很高大有力。

……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出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郁郁苍苍枝干遒劲的样子。

(生齐读。)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者紧紧抓住了“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枝干遒劲”三个词语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却始终未让“奇”达到一定的深度。

第一,从“饱经风霜”中感受风霜雪雨的洗礼,但学生对风霜雪雨的洗礼真的有内心体验吗?能真正认识到洗礼的残酷吗?《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者能否创设良好的情境,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呢?

第二、对“饱经风霜”与“郁郁苍苍、枝干遒劲”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知道吗?松树正是因为“饱经风霜”,经受了风霜雪雨的磨难,才变得更加顽强不屈,才能生长得更加茂盛,更加苍劲有力,这点学生理解吗?继续探究一下,迎客松“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为什么会这样呢?跟“饱经风霜”有关系吗?当然有,或许它遭雪压、被雷劈,因而弯了枝折了干,为了生存,它宁可改变自己,改变生长方向,所以会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恰恰令我们想象成“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松树的这条“手臂”来得多么奇妙,而它的精神多么令人称奇!

由此可见,松树不仅“奇”在它的外形,更“奇”在它内在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让人震撼,令人赞叹。可学生知道这些了吗?

一周之后,我执教了《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文章主要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下来,成就青海高原上一道壮观而独特的风景。全文也是突出高原柳树的“神奇”,与《黄山奇松》有异曲同工之处。鉴于对《黄山奇松》教学片段的思考,我在教学中作了适当调整。

师: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青海高原一株柳撑立的不容易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绪,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读第67两个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来品味柳树在青海高原撑立的不容易。

(生读第67两个自然段后交流,指名读句子。)

多媒体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凝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这段话,抓住一句话来谈谈感受,也可以抓住一个词来谈。

(生自由读后交流)

1:我从高原风雪中体会到柳树生长的不容易,它可以虐杀生灵,对柳树是非常残酷,被冻死了,又重新活了下来,多么不容易地生长着。

2:高原上的雷轰电击是铺天盖地的,无处可逃,柳树只能硬撑着,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长出新的枝条。

师: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同学们没有经历过,你一定无法想象它的可怕,你们听——(音像效果,狂风呼啸声、雷声隆隆声,此起彼伏,学生个个表情紧张)

师:我们仿佛看到这株高原柳在狂风暴雪中怎样的情景?

1:我仿佛看到它被吹弯了腰,整个身体都快贴着地面了。

2:我仿佛看到它快被风连根拔起了,但它的根紧紧抓住土地不放,坚持住不放弃,与狂风搏斗着。

3:我仿佛看到它被风吹断了枝干,但它还是坚持着,等风过后,又重新长出新的枝条。

4:我仿佛看到它被几尺厚的雪沉沉地压着,压得喘不气来,差点被冻死了,但来年冬天,它又活过来了。

师:(再点击雷声)我们仿佛看到它在雷轰电击中怎样的情景?

1:我仿佛看到一个炸雷将它的枝干劈断了,但后来又长出了新的枝干。

2:我仿佛看到它巍然挺立着,迎接那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视死如归的样子。

师:好一个视死如归!它在青海高原上撑啊撑啊,就快撑不住的时候,它会怎样鼓励自己?

1:我一定要挺住,我不能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2:我一定不能向风雪低头,我不能向雷轰电击低头,我是青海高原上唯一的一株柳树,我要活下来。

师:是啊!这株柳树多么——(生齐说)神奇,它神奇在——

1:顽强不屈

2:坚韧不拔

3:宁死不屈

……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利用音像效果,为学生创设一份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通过对这株高原柳在风雪、雷电中顽强撑立的丰富想象,充分体验到它的顽强生命力,感悟到它内在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以至于最后学生发出由衷的感叹——一株“神奇”的柳树!

在反思与实践中,我终于让“奇”深入了学生之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