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细节显高效
发布时间:2008-12-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细节显高效

陈岳峰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林肯以巧妙的演讲不仅反击了参议员的羞辱,还赢得参议员们的尊重、爱戴和他维护祖国统一的两件事,表现了林肯宽容大度、仁爱正义、富有智慧的品质。其中文章以林肯演讲时三次说话为重点表现他高贵的品质。为了让学生体会林肯富有智慧高超的辩论艺术,教学中出现两种不同的教法。

教者一:采用拓展方法,在分析完林肯三次所说的话后,出示这样一段话: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在竞选省议员时,因幼年时吃过外国奶妈的奶水而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外国血统。朗宁机智地回击说:你是喝牛奶长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驳得对方无话可说。然后老师提问:林肯跟参议员辩论的方式与朗宁反驳政敌攻击的方式一样吗?通过教师提示学生知道朗宁采用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方式进行反驳,这样会让人下不了台。而林肯采用委婉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人容易接受。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林肯演讲富有智慧富有艺术。

教者二:在讲到第五小节,林肯对所有参议员说完后,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都化为掌声……时老师追问:参议员们仅仅是被林肯高贵的品质打动吗?引导学生把林肯三次所说的话连起来分析,学生感悟到林肯三次演讲针对的问题不同、人物不同,采用以退为攻的方式体会到了林肯演讲富有智慧富有艺术。

表面上看以上两种教法不同而结果相同。但细细想来,教者二以文为本,通过追问既让学生体会到林肯高贵的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如何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从效率上讲教者二花费时间少、效率高,真可谓“一举三得”。

由此我想到:当我们在教学某篇课文时,在选择某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时,是否可以再深入想想有没有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然后分析比较一下,那一种花费时间少、效率高,再做出选择决定;在设计问题时,是否可以再想一想所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哪些问题可以合并成一个问题等。如果我们对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多琢磨推敲,我想高效的课堂一定会实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