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诱发“生成”,使有效“暗潮涌动”
发布时间:2008-05-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赵静芬

 

诱发“生成”,使有效“暗潮涌动”

案例 《荷花》

在教学第六册课文《荷花》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在学生结束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后,我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孩子们,在这样美妙的乐曲中,听着这样的文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

生:太美了!

生:我都被陶醉了!

生:我多么想成为这样的一朵荷花呀!

……

(孩子们脸上一副神往的模样。)

师:那还等什么呢?快去美美地读一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脸带微笑,自由朗读起第四自然段。我发现许多孩子读到动情处,都闭上了眼睛,摇头晃脑起来了!)

师(等声音渐渐平静下来后):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生:(自己站起来)我做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生:(很多学生一起站起来)在这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几乎全班站起来)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听到了!

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我们这一大片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荷花池里跳舞!

生:我看到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非常好看!

生:我看到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生:我看到小鱼从我的脚下游过!

生:我看到了小露珠在我的绿裙子上顽皮地滚来滚去呢!

师:你真会想!大家又听到了什么呢?

生:我听到有人在荷花池边弹古筝!

生:我听到蜻蜓在对我说,飞来飞去真快乐!他还邀请我和他一起去飞翔呢!

生:我听到调皮的小鱼在对我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你想知道我做的什么梦吗?”

生:我好像还听到青蛙在叫!他骄傲地告诉我,他一天能吃多少害虫呢!

生:还有小蝴蝶呢……

这时,学生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了,已经身临其境了。

 

评析

 

一堂课,不期然地达到了高潮。课堂是在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中发现了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教师只是为学生搭建了想象的平台,而学生不断地产生生成,课文描绘的生活情景乍然展现。这时课堂上洋溢着的不正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无比宽松、坦然、自由、愉悦的和谐吗?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懈地追求着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让“生成”走向“有效”就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他十分赞赏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生成资源,使教学直接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所以,“生成”与“有效”的和谐结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立体的真实的课堂状态。

而诱发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体验的空间,营造开放的学习和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使“有效”暗潮涌动。这时,作为教师的你就会不断地收到惊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