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伴随着小学英语学科的成长,我们的关注点从词汇教学到对话教学,再到语篇教学。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效性问题,从语篇教学的内涵入手,分析语篇教学的概念及意义,并且提出相应的方法与例证,以提高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人: 钱鑫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内涵
1. 语篇及语篇教学的概念
所谓“语篇”,即discourse。对于“discourse”的概念,《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此作了明确的解释,即“the use of language in speech or writing in order to produce meaning; language that is studied,usually in order to see how the different parts of a text are connected”。由此可见,任何以特定文体整体呈现的语言材料的教学,在广义上都是语篇教学。这就包括各种文体的语篇教学,散文、诗歌、戏剧对白、说明文、记叙文、论说文、应用文等,也包括中国的对联和日本的只有十七音节的俳句。依照这样的概念界定,即使是最简单的英语对话材料也因该放在语篇教学的高度去对待和处理。
语篇教学则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人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听说基础后,就需要不失时机的加强阅读教学。进入小学英语学习的高年级阶段,语篇教学已经是日常英语教学的最基本模式。
2. 语篇教学的意义
语篇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
⑴ 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结合上下文及语言信息的相关语境)正确把握语篇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只看到局部,以避免望文生义现象的产生。(如:there的语义)
⑵ 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对具体语境中的生词的词义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如
⑶ 培养学生运用语篇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任务型阅读”。
⑷ 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话语表达内容与方式。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语篇教学直接作用于学生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的生成。而我们现行的英语课本中,每一篇英语课文都具有很好的背景环境。我们应该从文章背景着手,抓住其中关键词,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如果纯粹的停留在教文章中的单词、句子、片段等知识点而忽略了文章的本身的情境和文化作为支撑,必将影响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教材,设计好每单元的语篇教学。
二、提高语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初探
1. 分析学情的“有效性”——明确目标
教师在拿到一篇语篇材料时,应该首先会对教材、学情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例如
2. 指导预习的“有效性”——有备而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需加强预习指导,使学生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地进行语篇学习。对于一般性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语篇、适当翻译中文意思,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组与句子,。有的比较简单易懂的对话文章,就可让学生划出问句,再根据问句先找找答案。对于一些有趣味性、文化性较强的语篇,教师可先让学生先了解相关文化。如5B Unit8 At the weekends中E部分,语篇内容主要是讲昆虫的特性以及昆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课前准备时,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屏幕上反复播放关于昆虫的图片,漂亮的昆虫图片配合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观看图片。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孩子们心里会下意识的复习这些曾经学过的昆虫单词,这样很快的就进入英语学习状态,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
3. 学中导入的“有效性”——情境创设
语篇教学课基本上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Pre-reading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供背景知识,引出话题。教师要想办法设计有意义的情景,为学生创造产生语篇的条件。情境创设的方法有:①利用实物,巧设情境;②语言描述,引入情境;③利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展现情境;④利用图片、简笔唾、图画,展示烘托情境;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创设情境;⑥音乐(歌曲)伴随,展现情境;⑦利用表演,体会情境;⑧教学光碟,移植情境。如在执教
4. 把握主线的“有效性”——问题引领
语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呈现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便于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抓住有用信息,抓住主要信息,使学生能听、会听语篇,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当然,教师还要注意所呈现的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问题要针对课文主要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数、事情、结果等;②问题要有利于理清文章脉络和层次,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整体把握课文;③问题所用句型贴近学生的能力,便于学生理解; ④问题要有一定的坡度,有信息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能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时常呈现A部分的情景作为听力材料,同时,出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做到边听边思考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上,而不使思维停顿在某一个音或词上,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搜索,猜测意义,预设内容的发展。如在
5. 指导阅读的“有效性”――适当练习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进步。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既是新课标二级、三级目标中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素养,又是学生后续学习之所需。在指导阅读的同时,适当的结合练习,以达到读与写的结合,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教学
6. 拓展阅读的“有效性”——培养习惯
语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单靠语篇教学的材料是不够的,这样会限制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我们应该将课堂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教师可根据教材中语篇内容,收集相关的阅读材料,发给学生阅读,并利用好已订阅的英语报刊,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或通过介绍相关的英语故事网站。另外,可指导学生和家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鼓励定时定量阅读,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汇报。让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总之,我认为语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和进展情况,精心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心理。从整体教学原则入手,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语篇阅读技巧的同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语篇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