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本文从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途径两方面清晰地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方法实在,目标明确,让人看了以后就明确该从哪方面入手去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推荐人:徐小芳
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起来并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它具有自动化的性质,相关行为的意识控制降到了最低限度。
当前教学改革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和学会生存。布鲁姆认为,学生学好的先决条件有两条:第一是"认知前提能力",即学习新学科相应的知识基础及预习课程的学习习惯等;第二是"情感前提能力",即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容易。学生学会了学习,必然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二、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数学课堂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心听讲的习惯。2、阅读课本的习惯。3、勤思好问的习惯。4、认真作业的习惯。5、小组合作的习惯。
通过本人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较差。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往往不会专心的去听,课堂上常常出现的现象是同学说过的答案、观点,第二个同学回答不同意见时又是与前面的同学一模一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倾听的意识。那么什么是倾听呢?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人类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借助语言来交流思想、吸收经验。在读写听说四种语言活动中,听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据教育心理学家观察,在人们一般语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日本教育界称这种能力为基础学力。现代社会对倾听的要求是: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倾听组合力。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倾听”的技能,可是现行教材未专门设立倾听练习。特别是数学课堂主要以书面练习为主,正因为如此,倾听技能训练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里完全是被遗忘的角落,它的后果甚重。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倾听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交流途径。现在,虽然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多说,但正常教学活动中对倾听能力的训练却常常被忽视。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有必要在实际的备课和教学活动中添上这块内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倾听训练,让耳朵幸福起来。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的手段:
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倾听过程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倾听能力和技巧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培养倾听能力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
一、教师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如:在教学五年级“相遇问题”中,我安排几个学生表演相遇问题中的几种不同的情况——追及、同向、反向、还剩多少才相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十分感兴趣。
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学生方面
当然了一个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的培养。
(一)培养的目标。
1.倾听时必须专心致志。人们在听音乐时常常用手指轻击桌子或是用脚尖点着地板。但是,在具体倾听时则万万不可。倾听者应该全神贯注,并通过同讲话者交流眼光,适时点头或做一些手势来鼓励对方讲下去。
2.倾听者应该轻松自如。有的人倾听时往往神清紧张,只考虑自己在这样的场合该怎样说话,结果对方的话一点也没听进去。其实要使自己讲好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听得多了自然会知道在什么场合该讲什么话。
3.通过一些简短的插话和提问来启发讲话者,引出他的话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至少也应该适时地有所表示,比如“哦!”、“嗯”!、“是这样吗?”之类,讲话者最怕自己讲的话得不到听者的反应。
4.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敏感性,善于从发言者的话中,找出他没有明白表示出来的意思,避免造成误解。
5.倾听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这往往会导致谈话不能继续下去,于是也就不能全面地了解事实的真相了。
(二)训练的方法。
(1)听问训练。一、要求学生学会倾听问题和要求。比如在做题时首先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比如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首先听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二是判断问题的核心或症结所在。学会一下子能够抓住“题眼”,再作有针对性的回答。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有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并注意对学生的听问进行指导。
(2)听写训练。我们可以选用适当的口算题让学生听写,着重训练学生对于数字的反映能力。听写训练分为唱速听写和变速听写两种。程序是:先让学生听正常速度的算术题,不宜随意减慢语速;随后重复一遍,可以适当停顿,以便给学生一些时间写出题目的结果;最后再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遍,让学生检查修正自己的作业。
(3)听后复述训练。它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痕,防止遗忘。这种训练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的素质,是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以及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数学概念的复述。
(4)听记训练。口语表达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在倾听活动中倾听人吸收的是声音信息,存留时间短暂,倾听时的思维活动要求是快速的。因此在倾听活动中要集中注意,积极认真的听,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同时注意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干扰。歌德说过,“你得随时当心分散精力。要设法集中精力,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把对你没有什么好处和对你不相宜的东西都抛开”。把这句话用到倾听上就是要捕捉话语要点,析出无关或次要的信息。
总之,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业以及知识的获得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