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科研动态>>文章阅读
11—1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英语组学习材料3
发布时间:2011-10-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春法
 

推荐理由: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家新课程标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游戏化软件的设计和推广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本文主要介绍了英语游戏化软件设计的意义、小学英语游戏化软件设计的原则以及英语化软件的设计与组织思路,这些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推荐人:张丽惠)

小学英语游戏化软件设计初探

   一、英语游戏化软件设计的意义.
   1、遵循儿童心理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渴望成功,但意志力不强,对学习欠缺目的性,英语学习动机以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这种动机主要来自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游戏的趣味性特点恰好能促进学生近景性学习动机的形成,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支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参与体验。
   2、寓学于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英语学习其实是一个英语知识积累、技能培养和能力发展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是靠有意识学习去完成。但是,小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所以我们要创造习得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无意识学习,以减轻其学习负担。游戏教学软件能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玩乐之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例如,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为了让他们综合地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单词,我们可组织学生自制字母扑克牌,进行拼词游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新课标基本理念1)。
   3、激发儿童情感,促进认知发展的功能。
   游戏往往含有某种或某几种智力成份。在游戏中,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智力可直接转化为英语学习的能力。譬如,考记忆这一类游戏可训练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在听力练习中老师可指导学生运用瞬时记忆提高听力效率。
   4、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在游戏中,软件设计者通过游戏的表现形式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思想、说服别人和获取信息等方面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除了指运用语言的能力之外,还包括社会活动能力。游戏化软件作为一种以生生,师生互动为主的多媒体形式恰好能营造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发展表演能力;通过比赛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团结互助;通过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
    "
总之,在游戏中可以为儿童创造一种合作,竞争但又相互鼓励,彼此理解的环境,在这种生动活泼,又温暖友好气氛中,儿童在各种非语言符号传递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接受着审美、道德等社会价值的传递,从而逐步实现社会--适应的转化。"(《小学游戏教学论》P30
   二、小学英语游戏化软件设计的原则
   从概念看来,英语游戏化软件的设计应具备如下原则:目的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游戏化软件是为教学服务的,那么如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组织,游戏化软件也不例外,务必要以明确的训练目的作为活动的导向,而不能片面追求形式,纯粹为玩而玩。
   趣味性原则--软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趣味性,为达到趣味性效果,首先,游戏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断地激发学生猎奇的欲望;然后,尽量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具有信息差距的信息交流,从而体验语言的交际功能,增进成功感;最后,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以比赛、小组抗衡等形式去评价游戏的结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性原则—(适合游戏化软件的网络版)游戏化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争着承担游戏的每一个角色。如何才能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呢?首先游戏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征,而游戏软件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变化性,或者说是可选择性,否则,那些自以为已经成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会认为游戏太幼儿化,觉得玩游戏很幼稚,所以会应付式地、拘束地"玩玩",甚至会不屑于参与。
   层次性原则--层次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目标的定位要有层次,既包括为掌握语言形式而设计的、具有机械和意义操练性质的游戏,又包括着眼于语言内容的、具有交际意义的游戏,游戏设计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原则.;层次性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同一个游戏或者不同游戏内容,难度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参与。
   三、英语化软件的设计与组织思路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游戏软件的几项原则,精心设计游戏的玩法、评价激励方法.
  (一)从竞技的角度来谈游戏玩法的设计和组织
   l、考记忆。在字母、单词、音标教学中,可以玩"What’s Missing?"游戏:比如在不同几何图形上贴上字母、单词、音标,观察完毕即把其中的字母、单词、音标摘掉,然后打乱图形原来的顺序,让学生看着图形凭记忆选出相应内容(同时,软件设计者在给使用者的说明中,也可以要求家长配合,要求家长帮助检测,融家庭教育于设计中)。在巩固句型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记住有关细节,然后遮盖着图片或实物,结合具体句型,以小组对抗的形式,就图片内容进行问答,以检查对方的记忆情况(针对软件的弱点,无法实现声音的转化,可以要求游戏者在游戏中互相检测,适合网络性游戏,而对于获胜的组或个人,检测者通过特定的帐户,密码可以给获胜者加分)。这一游戏可用于巩固What colour is / are ...? Where isare ...?  What’s in /on ...?  Is / Are there ...?  How many … are there…? Whose…? What is / are...doing? 等句型。
   2、比反应。这一类游戏往往是检查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熟练程度及反应能力。例如,当学生学完l--l 00的数字之后,可组织玩"拍七"游戏。具体玩法是以不规则行列开火车按顺序数数,当数到个位为77的倍数时,使用者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抓住该倍数(鼠标指向)。又如为检查学生对动词指令语的掌握情况,可玩"Simon Says"游戏。当听到有关指令时做相应动作,如"Stand up"即起立,但听到指令语前有"Simon Says"即做相反动作,而这个在软件的实现的时候,使用者可以虚拟化一个可以控制的小人,或者是使用者扮演的角色来实现。
   3、赛速度(网络性游戏)。赛速度游戏主要是靠小组合作完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速度。比赛的内容比如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速度这一类游戏属于准交际性操练,往往是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去完成尽量多的任务,如借东西、找失主、调查年龄、家庭成员、职业情况等等。
   4、斗观察。游戏中所提供给学生观察的材料包括图像和文字两大类。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一般不高或以迷宫形式出现,需要学生仔细辨认,并用有关用语去谈论和汇报观察的结果。文字观察往往是指在一组文字材料中,按要求快速找出有关内容。例如,在如下的一串字母中,要求学生按从左到右方向找出所学过的单词:s i t h a t e n e w h o u r e a d a y,而游戏的实现也在于设计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判断式数据库。
   5、竞想象。为配合言语操练活动,可创设一定的情景,借助图片、简笔画等,分步向学生提供一些线索或故事的某些情节,让他们发挥想象,以逐步包围的形式尽快猜出某一指定的人、物或故事的下一个情节。
  (二)游戏评价、激励方法的选择
   游戏化软件不但要设计学法和玩法,还要适当选择评价、激励的方法。评价可尽量让学生参与进行,让他们在自我评价中增加学习动因,而且要注意及时、客观、公平、易于记录、直观可见。对于那些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或小组要给予奖励(既可以是电子的,也可以是实物的)。为使评价能保持长久的激励作用,在程序设计的时候,通过数据库统计一下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中获得的小奖品和加分情况,并评出游戏表现出色学生或小组。
   游戏是英语教师几乎每节课都使用的教学活动,而游戏又深得孩子们所喜欢,但是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广大教师以及软件设计工作者对游戏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和尝试,特别是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最佳的结合点。以期达到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