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提高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推荐理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教学行为的评价,是教学价值的表现。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教师需要进行精心的课前准备,科学选择练习的内容与数量,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对课堂练习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蒋晓良)
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时代发展对新的高素质人才规格培养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教学行为的评价,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其中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练习,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只有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在备课中要注意,在关注教学设计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学会多思考,在思索中完善课堂练习的设计。有效地课堂练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呢?首先,要精心选题。现在网上的练习题铺天盖地,各种例题,练习题,反馈题让人目不暇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选择具有时代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还应该使所选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才会使学生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其次,要对所选题目进行精心设计,即哪些题目适合作为例题,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反馈,都需要教师去认真设计。不能让学生做无层次的题,也不能让学生无层次得去做题。
(二)、科学选择练习的内容与数量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每节课总要由师生确定一项或几项具体的教学任务,就是说,要明确大家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去学?任务或目标应该是具体而科学的,是合理的要求,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这样的任务与目标适应学生知识能力准备基础的,是学生感兴趣、有挑战性的,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也不应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只有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因此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明确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要能分辨得出富有启发性、代表性的练习题,并作挑选、要从合理安排习题框架开始,也就是要研究学生目前的知识背景,寻找到学生有能力去完成的试题例题来进行当堂测试。
在练习时间上的安排,十五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最佳。由此可见,对于课堂时间的安排会令老师捉襟见肘,既要保证课堂内容的完成又要课堂练习显然是矛盾,根据教学实际,新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预习,安排预习目标,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学生在建构新知识前原有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很大程度决定课堂新知识的生成,预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准备。如果有了老师明确的预习要求和学生充分的预习准备,如自主知识讨论、自主实验探究等在课前完成,新课的进行自然可以有效缩短,大家都会的知识不用讲,讲和点拨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疑惑,课堂讲授研讨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三)、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关键
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都离不开这七个字: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作(习作)、说(口语交际)、习(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得这些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呢?这无疑是目前困扰着众多教师的一大课题。
虽说七项训练分不同的年段,有所侧重,但其内在总有着循环往复的联系,不能简单分段将之割裂开来。而且每一篇课文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的习得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强调课堂训练点要突出,集中,凸显练习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的“有效”当然离不开严格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都必须靠训练。不经过训练,就不能达到目的。俗话说:“光说不练空把势。”
记得一位
师:自由读这句描写笛声优美的句子,请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生:当天边被染成胭脂色的时候。
师:这个词语表示什么时候?
生:傍晚。
师: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傍晚的词语吗?
生:每天日落时分。
生:夕阳的余晖。
生:又见虹霞飞上西天。
老师在本段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有关描写傍晚的词,这样不仅培养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的习惯,而且在学生饶有兴致的高涨的学习情绪的带动下,不知不觉地就积累了有关描写傍晚的词语。倘若,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能够这样精心设计练习,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丢失呢?
记得课改专家、华东师大
摘录其中的一部分实录:
出示语段: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歌唱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师:“啼啭、喧噪、啁啾”的意思你理解吗?
生:“啼啭”的意思是叫。我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的。
生:“喧噪”就是大声地鸟叫。我是查字典理解的。
生:“啁啾 也是指鸟叫的声音。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鸟的叫声的。在这段话中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的呢?、
生:我认为是排比的方法来写的。我是从“时而……时而……时而……”看出来的。
师:是啊,作者采用排比的方法写出了笛声的美妙悠扬。自己读一读,看看怎样读能读好它。
生:(自由练读)……
师:(请两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这么美的句子,我们能不能模仿着用“时而……时而……时而……”也来描述一下作者尚未写到的美妙的笛声?
生:它时而像黄鹂站在高高的枝头开个人演唱会,时而像乌鸦在向同伴沮丧地倾诉自己的不如意,时而……
在这一段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排比句的作用的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把书本上的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话,同时引导学生模仿说话,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先让学生说好每一个短句,然后连起来说,最后离开书本,能够很通顺、流利地说出来,从短到长,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生不但积累了书本上的语言,而且学会了排比句的描述方法。这一切都是在说话中学习说话,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四)注意对有效的课堂练习进行有效的评价
要想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除了做好以上几点之外,还应注意对有效的课堂练习进行有效的评价。因为对课堂练习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交流的过程,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评价方法,我们一般才用 “√”、“×”来表示。这样的评价方式在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和指导性。对于生物学科,有的开放性题目答案并不唯一,所以就不能简单的用“√”、“×”来判断。善用评语来评价学生的课堂练习结果能弥补这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评语评价学生的练习结果,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上就是我对于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一点见解,在把握好上述各点后,相信我们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都会得到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相信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