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科研动态>>文章阅读
小学数学组学习材料6
发布时间:2011-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春法
 

推荐理由:课堂教学中提问串联起了整个课堂教学,因此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的突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思维的波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的提问是教师自身实力的体现,有赖于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怎样提问,提怎样的问题,是我们要研究的。  推荐人:朱华锋

 

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贯穿课堂,可以说是各个问题串联起课堂教学的。因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的突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思维的波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相反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由于答案明显而使学生不屑一顾,可能由于意义不明确学生不知问题所云不敢贸然回答,也可能由于问题深不可测,学生无法回答。教师能够提出一个经典的问题也是不容易的事,它是教师自身综合实力的体现,有赖于长期的实践和总结。一节课上会有众多的问题,教师由于对所提问题缺乏仔细的推敲而使提问的效益大大降低。

一、提问的意义。一,引导性。教师的提问对于学生有很强的指引作用。学生在老师一个个的问题导引下向知识的真谛迈进,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对知识领悟愈加深刻。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往往是通过各个问题体现的。二,目的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目的很强,所有提问都围绕所教内容。只有这样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做的工作有明确的针对性。三,启迪性。教师的提问对于学生有较强启发作用,使学生明白该从哪些方面思考研究。往往一个好的问题会使学生茅塞顿开,一下就能让纷乱的思维瞄准正确的方向。

二、 提问的基础。对于教师首先要深刻钻研教材内容,需要把握所教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前后关联,只有高屋建瓴的对待所教内容,才能提出高瞻远瞩的问题。才能在提问时做到灵活随意而自然。其次要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如果学生平时表现机智灵活,则问题可以少一些提示,如果学生表现一板一眼,则提问时可给他们垫一些台阶。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例一出示后可以这样提问:表中两种量有怎样的联系?如果思维活跃的学生应会从中发现很多的关联,学生的头脑能得到充分的发散。但这样的提问抛给平时习惯于回答小问题的学生一时会冷场。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将这样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小一些的问题:表中有几种量?相关联吗?怎样看出来的?

三、提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时问题设计的非常好,但学生却配合不上。这时也显现出我们的教学理念的误差。我们经常说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所提问题要能让学生有思考的价值。此时会产生一对矛盾,问题难一点,学生难以回答,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没有起到锻炼的作用。因此平时教师一定要在此方面着重一些。平时的教学中少提一些答案一目了然的问题,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才解决的问题。从长远打算,一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会开阔许多。相反如果始终不敢让学生跳,学生也不会有跳的机会,他们也不会突然就能跳起来。所以我们要不断的使学生回答有价值的问题。由此课堂上的问题切忌多滥,教师不一定在乎学生一问即能回答,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和讨论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对于每个问题都有话想说,却不能立刻有清晰的结论。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使问题有锻炼学生思维的价值。

四、提问的时机和宗旨。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关注。从教学设计看,有几大环节的问题要精心准备一下。首先开场时,由于它将关系到能否抓住学生,能否让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人的心理分析,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抱以极高的热情予以关注,此时的问题设计时可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之中,让学生对问题有个初步的倾向、判断,此时的问题的目的主要在于吸引学生的眼睛和大脑,不一定需要学生的准确的答案。而问题的答案学生也不能轻易的回答,往往它隐含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中。此时的问题设计时要能巧妙的和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同时兼顾学生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是以他们为载体。新授教学时的问题最为关键,对于将要新授的内容从何处入手值得思考,当然切入的角度很多,究竟从何处入手,采用何种方法,每位教者可从自己的实际和学生的水平扬长避短。此时的问题设计主旨要能让学生顺畅自然的度过教学重点和难点,此时教师要能设计出精彩有力的组合提问。此时的问题往往以一连串出现,期待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满足学生的思维的胃口。光有上述还不是最让人心动的,我们需要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爆发出创新的火花。希望看到学生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新意的问题为平台。此时最易产生让人怦然心动的问题和拍案叫绝的回答。往往一节课的高潮诞生于此。巩固练习之后的问题最具实践意义,通过学生的练习,学生的许多不足真实的暴露出来。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一两个问题,对学生不啻是抹去黎明前的黑暗。此时的问题设计应有针对性,预防性。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情景下提出,对于学生的效果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里状态。在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再抛出一个难一些问题。使他们满怀信心接受挑战。由于前面的成功而使思维兴奋和活跃,解决的能力大大增强。在学生遇到学习的瓶颈时,此时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力求通俗易懂,帮助学生拨开迷团指引方向。

五、随机问题必不可少。除了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之外,在课堂教学中会生成许多准备之外的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生成,通过合适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这些问题可以预见,但并不能完全的毕备。因此教师要能随机应变,根据课堂实际灵活的提出问题。通常我们会对学生的回答生成许多的反问、追问,其目的是期待学生对答案阐述得更加的完整、更加的准确。学生的回答是教学的生动的反馈,在这些反馈之中包含着学生鲜活的思维,可能不成熟、不完备甚至有点模糊。教师千万别放弃这稍纵即逝的提问的时机。这时的问题非常具有实战意义。也可算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雕细刻。在课堂上对随机问题抓得准,提得及时。将会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回答时势必要认真的倾听,敏锐的捕捉学生思维的瑕疵。课堂有许多机会适合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及时提出有份量的问题。

六、冷静的对待学生的回答。由于学生的思维毕竟不够成熟,可能不能达到教师理想的回答要求,我们应能体谅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不必急于求成而越俎代庖替学生说出答案。教师要有耐心,不要怕冷场,在学生沉默的表象下,他们的思维却是波澜壮阔的。他们的内心并不沉静,在多给他们几秒的时间他们也许会给教师带来意外的惊喜。学生的回答可能变化多端,由此教师需有多方面的准备。教师要在意不同的声音。面对不同的回答教师不必立即给予批判,让学生讨论。比较之后给人的记忆更加深刻。

七、提问的语言组织。一个好的问题,有时由于教师的不在意脱口而出,其语言组织并不规范,导致学生对意思产生理解的偏差而难以回答,如果教师意识到会重新组织一下,如果教师不在意,可能学生不能引起共鸣,如同石沉大海。这样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屡有发生。其实数学教师的语言以精炼简洁准确著称,所以对于语言组织特别是问题的语言组织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在提问时力求语言干净,不要重复罗嗦。注意语言的丰富,力戒干瘪、单调。

八、提问的方式。在语法中问句分疑问、反问、设问。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这些提问的方式,提问时可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使得干瘪的问话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语气要平和甚至带点商量,总之要让学生不要体会到教师的咄咄逼人,感到教师像朋友一样循循诱导,仿佛教师和自己在共同研究。

九、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教师提问的有益补充。课堂提问也不一定就是教师的专利,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教师要能给学生充分质疑的机会。我们的学生太善于回答问题了,回答的再好,也只是被动的在教师的牵引下的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如果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索。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探究习惯的训练大有脾益。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展示出来。这样我们才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更具针对性,也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好这个工作,值得大家不断探索和总结。如果做好此项工作,会给教学带来莫大的帮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