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科研动态>>文章阅读
小学英语组学习材料2
发布时间:2011-03-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佚名
 

推荐理由: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已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于是,课堂中“热闹地合作”几乎成了很多英语老师的追求,甚至成了英语评课的主要标准。但是,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冷静的分析,我们发现有些“热闹”的课堂存在一些问题,那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作者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推荐人:王煜洁)

合作学习中“热闹”现象的反思

一、存在问题:

(一)追求花哨的活动形式,合作内容缺乏实质

要使课堂的语言训练通过合作活动取得应有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合作内容。有的课堂往往为了热闹而活动,活动内容却太空洞。笔者曾听了这样的一节公开课:牛津英语4B Unit 1学完了六个职业类单词和What is your job? I’m…主要句型后,老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六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派一个同学穿上一种职业装,代表刚学的职业类单词(如teacher, farmer, policeman, driver, worker doctor)然后进行小组活动。老师没有对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做明确要求。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迅速组合成组,教室里声一片,热闹非凡。但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有的同学在观望,有的在帮忙穿戴,多数学生说笑。待老师示意小组汇报时,就是一问一答What is your job? I’m…试问有必要花这么多时间合作吗?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究竟得到了什么?

(二)缺乏扎实的调控措施,合作过程缺乏监控

合作活动的开展需要严格的调控才能达到应有的训练目的。但有些教师缺乏控制合作课堂的能力或不重视语言活动过程的调控,他们满足于课堂的“热闹”,以为热闹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殊不知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时的畅所欲言和为所欲为。如在学习牛津英语4A  Unit 2: What’s in your pencil-case ? I’ve got …句型时,教师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调查你的好朋友的铅笔袋中含有的各种文具的个数。布置完合作学习任务后,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在讲台前看教案,并不去参与或指导学生的合作活动,全然不顾有些学生在用汉语交流:你有几支笔,我有几块橡皮。个别学生甚至在“热闹”的掩盖下无目的地闲聊。到了课前教学设计好的时间,就让学生停止合作,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一般是每组的学优生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在此类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三)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合作训练质量低劣

部分教师合作教学目标定位太低或不合理,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训练不能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了Is that your…?No, it, isn’t. Perhaps it’s yang Ling’s.让学生用小组成员的书本进行合作学习,寻找物主。教学内容没有剃度,而是低水平的重复。学生丝毫没有合作的必要和合作的兴趣。部分教师只注重语言材料对学生的吸引,不管是否符合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习惯。如一位农村的教师在教学了6A Unit 2: When’s your birthday?  What would you like as your birthday present?这两句问句及其答语后,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一个到“肯德鸡”店预定生日party的语言活动。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没去过“肯德鸡”店,居然说出了要在“肯德鸡”店预定一件公主裙的“奇思妙想”。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birthday一课时, 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组题目:2+9+18+20+8+4+1+25=?假设a的代码是1b的代码是2c的代码是3……依次类推,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解密码的方式得出课题“birthday”。学生花了很多时间,且起不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四)不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状,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独立思考能力或语言基础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举手示意。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部分合作学习的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了动物类单词后,做了两个正方体的大盒子,每一面贴上一个动物类单词,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扔盒子,以能快速读出盒子朝上那一面的单词为胜。座位靠近走道的学生频频发言,“热闹”非凡。坐在两边的同学因为看不见盒子上的图画,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二、对应策略

()合理分组,兼顾各个层面学生:

在一个典型的英语合作学习团队中,个体需要承担下列几种角色:(1) 管理者:组织小组活动的开展,负责小组分工、与教师及其它小组的联络和协调;(2) 记录者: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以及收发小组活动材料;(3) 检查者:负责检查小组所有的成员,督促他们完成各自的任务;(4) 总结者: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借鉴分层教学的实施方式,把学生按英语综合素质的高低分为ABC三个层次,再考虑到座位、性格相容性、口语笔头能力、组织能力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46人的学习小组,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小组中的人数基本相当。这样的分组,使每个学生既有一个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又有英语水平上变化的层次。还可推选一名组长,来具体组织和实施,以此来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的核心。

但并不是建立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在团队意识引导下的集体学习方式,学习个体既有相互依存性又有个体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并把荣誉与同组所有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相互依存感。如每周星级小队、每月的super star的评选等等。同时,教师也要关注个体的业绩,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反馈,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责任感的形成。教师还要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当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它所起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现出来。

()培养习惯,人人尝试成功喜悦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语言帮助,真正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教师在指导时,重点指导学困生的语言学习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发音困难。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且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帮助,努力创设利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想说、敢说、愿说。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时,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MeMe”,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敲得咚咚响,或自己忙着自己小组的分工。这样都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老师经常用学生的发言作为提问材料;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明确任务,合理组织合作过程: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的任务才能开展合作学习。过程的安排要合理有序。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如:英语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实物比较(三个球)给出板书例句:

The basketball is bigger(than the football).(比较级)

The table tennis ball is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最高级)

What about the basketball? It's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 (最高级)

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我在巡视时,听见有一部分学生说“最高级表示三者间的比较”。

接着让学生以组的形式作对话练习:

Model 1 A: Is "Micky Mouse and Donald Duck" the best of all these cartoons?

B: Yes, it is.

Model 2 A: Are whales the biggest animals in the world?

B: Yes, it is .

练习结束后,建议同学们看操练过的句型2,并很夸张地把例句中的“of all these cartoons, in the world“读出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发现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听到指令后,有的学生立刻开始讨论,有的盯着黑板上的例句思索。大部分学生能总结出,“对,不光是三者,三者以上也可以!”

最后让学生根据班中实际编谜语“这是谁”。大家七嘴八舌,掀起了课堂的高潮。有谜语如下“She is sitting in the first line in our class. She is very tall and nice. She is taller than 王某,but is shorter than 李某。She is thinner than 陆某,but she isn't the thinnest one in her line .Who is she?" 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或听众。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再整理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最后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并最终运用知识。

()深入各组,善于发现思维火花: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深入到各组巡视,仔细倾听学生的语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发现其中有特点的语言,给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如将学生充满智慧火花的语言记录下来,展示在英语角中或推荐到报刊杂志中,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表现为交流与讨论浅层次。比如,教师要求学生编对话时,学生往往套用教师示范的语言模式,而忽略自己的语言独特性。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发散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变通性,更要关注独创性。如在教学6BWeather一课时,在教学了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后 紧接着提问:Why?  一个学生说出有别于教科书上的自然的语句:I like summer best. Because I can eat ice-cream. 老师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合作小组进行比赛呢?理由最多的小组获胜(奖品是一句关于季节的谚语)。经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情绪高涨。所述理由五花八门:如:“春天组”的理由:“因为我出生在这个季节”、“我可以放风筝”、“我可以春游”、“我可以过长假”、我可以溜旱冰、“我可以陪父亲钓鱼”、“我可以穿裙子”、“我可以和风赛跑”……清新、自然的语言扑面而来,我们似乎听见了心灵花开的声音。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满足于课堂上表面的“热闹起来”。应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最佳的语言环境,安排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