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学年第一学期随笔评比结果公示
本学期初,教科室共收到上学期及寒假教师随笔340篇,其中一办28篇,二办20篇,三办35篇,四办41篇,五办40篇,六办48篇,七办36篇,八办44篇,九办48篇。 现将评比结果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于三日内向教科室提出。
说明:1、同等次排名不分先后。
2、八办一题为《知识迁移》的随笔作者未署名,请与沈春法联系。
教科室
2011.3.2.
10—11学年第一学期随笔1评比结果
题 目 | 作 者 | 获奖等次 | 备注 | |
《一只丢失的花鞋》的备课花絮 | 陈丽君 | 一 | | |
高效课堂:让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一些 | 沈春法 | 一 | | |
江雪!江雪! | 汪海英 | 一 | | |
当诙谐幽默遭遇冷眼对待 | 沈芸 | 一 | | |
把课上到孩子心里 | 周丽敏 | 一 | | |
课堂有“你”而精彩 | 薛静娅 | 一 | | |
调整教学思维,接近有效课堂 | 梅英媛 | 一 | | |
孩子,你的探究精神在哪儿 | 金建瑛 | 一 | | |
找准课堂提问的切入口 | 赵静芬 | 一 | | |
生本之花,香溢课堂 | 唐宝瑾 | 一 | | |
沉下去,走上台,写出来 | 潘海波 | 二 | | |
教学也需“保鲜” | 朱丽洁 | 二 | | |
语 | 伍晓英 | 二 | | |
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 | 张晓敏 | 二 | | |
借助图形教学,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方法 | 许丽金 | 二 | | |
重视探究学习 不排斥接受学习 | 朱建文 | 二 | | |
观察现象,激发兴趣 | 姚建芬 | 二 | | |
奇妙的长方形 | 陶晓芳 | 二 | | |
此色非彼色 | 姚军华 | 二 | | |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 | 杨铭 | 二 | | |
有感于不足 | 陈岳峰 | 二 | | |
小小道具 魔力大 | 黄彩芬 | 二 | | |
激活背景知识,加深文本理解 | 薛皎 | 二 | | |
教师也应该学会倾听 | 张丽玉 | 二 | | |
科学教学,真的不能揭示答案? | 章丽红 | 二 | | |
背诵诗文,何须求解 | 曹伟明 | 二 | | |
安全重于一切! | 羌文英 | 二 | | |
做一片美的叶子 | 成 英 | 二 | | |
错题的背后 | 薛静华 | 二 | | |
你比老师棒! | 潘秋萍 | 二 | | |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一 | 陈建芬 | 二 | | |
将错就错 | 顾晓东 | 三 | | |
联系生活 探索发现 | 张军 | 三 | | |
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 承莉 | 三 | | |
感谢你,我的学生 | 潘一清 | 三 | | |
赏识教育——学生快乐学习的来源之一 | 殷玲燕 | 三 | | |
举 起 手 来 ——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探索实践 | 蒋涛 | 三 | | |
“用数学”比“学数学”更重要 | 孙伟明 | 三 | | |
把握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 梅凤 | 三 | | |
给点阳光,我会灿烂 | 胡志英 | 三 | | |
依旧是欣赏课后 | 吕倩 | 三 | | |
用好身边的资源,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 丁平 | 三 | | |
野百合也有春天 | 殷彩萍 | 三 | | |
在几何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 常晓东 | 三 | | |
地理教学随想点滴 | 黄建祥 | 三 | | |
计算粗心的背后 | 刘晓芳 | 三 | | |
方法得当最重要 | 张祖国 | 三 | |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困惑 | 徐小芳 | 三 | | |
尝试低段学生简谱教学 | 徐丽丹 | 三 | | |
在“狼和鹿”之间感受生态平衡 | 薛建妹 | 三 | |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后反思 | 朱华锋 | 三 | | |
高效英语课堂的要素 | 邓涵健 | 三 | | |
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 | 张卫娟 | 三 | | |
低年级竖笛入门教学的烦恼 | 江惠珍 | 三 | | |
鼓起孩子向上的信心 | 潘雅频 | 三 | | |
教育没有唯一的答案 | 蒋琴 | 三 | | |
谈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 侯新国 | 三 | | |
《插入图片》的教学反思 | 曹丽萍 | 三 | | |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 沈国洪 | 三 | | |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日记 | 沈文品 | 三 | | |
由点到面 逐步提升 | 汤佩佩 | 三 | | |
科学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 张平 | 三 | | |
10—11学年第一学期随笔2评比结果
题 目 | 作 者 | 获奖等次 | 备注 |
你是“小羊”他是“狼” | 汪海英 | 一等奖 | |
行走在语文的学习之路上 | 沈 芸 | 一等奖 | |
教学目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顾晓东 | 一等奖 | |
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 | 胡志英 | 一等奖 | |
高效课堂:打开孩子心中的太阳 | 沈春法 | 一等奖 | |
课堂节奏的掌握 | 谢芳 | 一等奖 | |
准确把握词语的内涵 | 薛静华 | 一等奖 | |
学生为何抽象不出 | 梅英媛 | 一等奖 | |
再 教 量 角 | 朱华锋 | 一等奖 | |
第一课时从何入手 | 赵静芬 | 一等奖 | |
合理引导,促进知识内化 | 蒋涛 | 二等奖 | |
铭记民族英雄 | 周丽敏 | 二等奖 | |
抓住无意的灵动 巧促课堂动态生成 | 黄华 | 二等奖 | |
走近“北大”有多远? | | 二等奖 | |
科技说明文的教法之二————概括能力的培养 | 伍晓英 | 二等奖 | |
好事成双 | 张祖国 | 二等奖 | |
要培养学生学会读书 | 顾建军 | 二等奖 | |
函数概念引入的教学思考 | 常晓东 | 二等奖 | |
地理教学中的穿插法 | 黄建祥 | 二等奖 | |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 梅凤 | 二等奖 | |
充分利用新闻资源创设情境 | 刘小芳 | 二等奖 | |
有“你”真好 | 薛静娅 | 二等奖 | |
多为孩子们考虑一点 | | 二等奖 | |
关于三年级学生的词语默写 | 成 英、 | 二等奖 | |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二 | 陈建芬 | 二等奖 | |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 王燕侠 | 二等奖 | |
走近《江南》 | 承微 | 二等奖 | |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反思 | 沈文品 | 二等奖 | |
不以物喜 不为己悲 | 张卫娟 | 二等奖 | |
“快 餐” 作 业 | 曹伟明 | 二等奖 | |
“老师,您写错了” | 金建瑛 | 二等奖 | |
高效课堂中要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 | 朱建文 | 三等奖 | |
有感于“节外生枝” | 陈岳峰 | 三等奖 | |
这个“为什么”问得好 | 陶小芳 | 三等奖 | |
妙用“反衬法” | 丁平 | 三等奖 | |
我的书乐园 | 孙伟明 | 三等奖 | |
后半节美术课 | 吕倩 | 三等奖 | |
爱“你”没商量 | 承莉 | 三等奖 | |
润物在无声处 | 刘晓东 | 三等奖 | |
加强巩固训练 | 牟志刚 | 三等奖 | |
加强画图、识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 | 姚建芬 | 三等奖 | |
教学也要“对症下药” | 殷彩萍 | 三等奖 | |
为作文教学引入一股清泉 | 张晓敏 | 三等奖 | |
眼见为实? | 朱丽洁 | 三等奖 | |
正确的实验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姚军华 | 三等奖 | |
抓住质疑契机 引导探求解疑 | 潘希文 | 三等奖 | |
另解“拍马屁不穿帮 | 邱慧英 | 三等奖 | |
删减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 | 张小红 | 三等奖 | |
《海洋天堂》给我的思考 | 周琴、 | 三等奖 | |
松鼠 | 潘秋萍、 | 三等奖 | |
卷铅笔 | 潘雅频、 | 三等奖 | |
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要不得! | 章丽红 | 三等奖 | |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 侯新国 | 三等奖 | |
两只牛的故事 | 邓涵健 | 三等奖 | |
由废光盘说开去…… | 黄彩芬 | 三等奖 | |
激活沉默的“中间层” | 羌文英 | 三等奖 | |
当机立断,随机应变 | 王煜洁 | 三等奖 | |
陪着“小蜗牛”一起向前 | 薛建妹 | 三等奖 | |
走近名师 感受经典 | 张丽玉 | 三等奖 | |
科学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 张平 | 三等奖 | |
问题指导作文法 | 牟惠英 | 三等奖 | |
跟学生一起成长 | 蒋琴 | 三等奖 | |
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 江惠 珍 | 三等奖 | |
10—01学年第一学期随笔4评比结果
题 目 | 作 者 | 获奖等次 | 备注 |
“备课”中的“背课” | 朱丽洁 | 一等奖 | |
“简单”到“不简单” | 汪海英 | 一等奖 | |
让课堂少一点缺憾 | 沈春法 | 一等奖 | |
未成曲调先有情 | 沈芸 | 一等奖 | |
从生活分歧中,碰撞出真理的火花 | 顾建军 | 一等奖 | |
积极的暗示有魔力 | 章丽红 | 一等奖 | |
教学中的“暂停” | 王煜洁 | 一等奖 | |
让课件也“减负” | 薛静华 | 一等奖 | |
“南风效应”的无意运用 | 成 英 | 一等奖 | |
为学生理解词语导航 | 金建瑛 | 一等奖 | |
同一环节 不同精彩 | 陈丽君 | 二等奖 | |
分步体验 有序引导 | 蒋涛 | 二等奖 | |
紧抓“球心” 提纲挈领 | 潘希文 | 二等奖 | |
抓住文本特点,简化教学 | 周丽敏 | 二等奖 | |
同一课型,不同的精彩 | 刘晓东 | 二等奖 | |
设计练习需要再优化 | 陶小芳 | 二等奖 | |
巧用追问,碰撞心灵 | 胡志英 | 二等奖 | |
Old MacDonald’s farm ,my farm | 邱惠英 | 二等奖 | |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 朱建文 | 二等奖 | |
数学课,开放点吧! | 潘海波 | 二等奖 | |
化学教学点滴谈 | 姚军华 | 二等奖 | |
在神圣的殿堂感受“现代与经典” | 薛建妹 | 二等奖 | |
个性阅读 读出精彩 | 牟惠英 | 二等奖 | |
我请孩子当老师 | 薛静娅 | 二等奖 | |
破学生失窃案 | 侯新国 | 二等奖 | |
语文课需要耍点“小花招” | 潘秋萍 | 二等奖 | |
一份特殊的协议 | 徐丽丹 | 二等奖 | |
对课文练习设计的一点感想 | 赵静芬 | 二等奖 | |
“做”数学还是“听”数学 | 张丽玉 | 二等奖 | |
《云雀的心愿》教后感 | 唐宝瑾 | 二等奖 | |
学生缘何对不上口令 | 梅英媛 | 二等奖 | |
把课堂还给学生 | 张晓敏 | 三等奖 | |
有多少课可以重来 | 孙伟明 | 三等奖 | |
我教加权平均数 | 常晓东 | 三等奖 | |
“牛鱼”故事的启示 | 张祖国 | 三等奖 | |
化学概念的讲解 | 刘小芳 | 三等奖 | |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 黄菊兰 | 三等奖 | |
课堂教育的机智 | 潘一青 | 三等奖 | |
难题放在平时训练 | 牟志刚 | 三等奖 | |
在公式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许丽金 | 三等奖 | |
以旧引新,更要重“新” | 黄华 | 三等奖 | |
角色体验 | 陈岳峰 | 三等奖 | |
做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 姚建芬 | 三等奖 | |
分层教学之我见 | 殷彩萍 | 三等奖 | |
利用课堂提问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 | 杨铭 | 三等奖 | |
质疑,激发学生思维自觉性 | 梅凤 | 三等奖 | |
因势利导 | 黄健 | 三等奖 | |
找对钥匙打开锁 | 潘雅频 | 三等奖 | |
关注细节 因材施教 | 薛皎 | 三等奖 | |
该如何提问 | 王燕侠 | 三等奖 | |
一起走向成功 | 汤佩佩 | 三等奖 | |
一读、二看、三品泉 | 羌文英 | 三等奖 | |
别一样的音乐测试前的复习提问 | 江惠珍 | 三等奖 | |
倒 数 的 认 识 | 朱华锋 | 三等奖 | |
让学生多读书 | 曹伟明 | 三等奖 | |
加强朗读的活用练习 | 张小红 | 三等奖 | |
跟怀素学写字 | 承微 | 三等奖 | |
语文的感悟、人生的感悟 | 蒋琴 | 三等奖 | |
没有什么不可能 | | 三等奖 | |
图文并茂 教学相长 | 黄彩芬 | 三等奖 | |
要让学生学会吃饭 | 陈建芬 | 三等奖 | |
数学教学要反复 | 沈文品 | 三等奖 | |
10—11学年第一学期随笔3评比结果表
题 目 | 作 者 | 获奖等次 | 备注 |
引着学生浸润在文学故事里 | 周丽敏 | 一 | |
追求简约设计 还原本真课堂 | 沈春法 | 一 | |
游戏,在快乐中学会数学本领 | 蒋涛 | 一 | |
“化学计算”教学反思 | 姚军华 | 一 | |
教学目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思考篇 | 顾晓东 | 一 | |
在变式练习中探求认读钟面的方法 | 梅英媛 | 一 | |
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 金建瑛 | | |
失误 对策 | 薛静娅 | 一 | |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 曹丽萍 | 一 | |
听 | 张丽玉 | 一 | |
“习题讲评”也应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 沈芸 | 二 | |
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回归课本 | 潘海波 | 二 | |
如此情境,妙哉妙哉 | | 二 | |
听课偶得 | 汪海英 | 二 | |
《Holidays》教学的有效拓展 | 邱惠英 | 二 | |
问题引领 词句入手 | 潘希文 | 二 | |
合理利用资源,唤起学生的“听”、“说”兴趣 | 杨铭 | 二 | |
一石二鸟未为不可 | 胡志英 | 二 |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反思 | 朱丽洁 | 二 | |
关于英语复习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 殷彩萍 | 二 | |
科技说明文的教法之二————概括能力的培养 | 伍晓英 | 二 | |
找出缺点 改正不足 | 汤佩佩 | 二 | |
课堂上倾听很重要 | 章丽红 | 二 | |
有感于一个人的同课异构 | 赵静芬 | 二 | |
磨课 | 邓涵健 | 二 | |
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开展辩论赛 | 羌文英 | 二 | |
数学板书(计算过程)有时还是蛮重要的 | 陈建芬 | 二 | |
走近名师,聆听“经典与现代” | 朱华锋 | 二 | |
呵护差生 | 侯新国 | 二 | |
我还有几招转变你? | 潘雅频 | 二 | |
新课提问导入的灵活性 | 江 惠 珍 | 二 | |
拖课的教师是好教师吗? | 孙伟明 | 三 | |
一堂耳目一新的语法课 | 潘一青 | 三 | |
课后随想 | 吕倩 | 三 | |
“反思”后的反思 | 丁 平 | 三 | |
未成曲调先有情 | 承莉 | 三 | |
关注学生认知起点 | 朱建文 | 三 | |
择机而行 灵活处理 | 张军 | 三 | |
数学语言也需生活化 | 陶小芳 | 三 | |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 黄菊兰 | 三 | |
网上作文教学尝试 | 张晓敏 | 三 | |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比较”思想的感想 | 许丽金 | 三 | |
运用联想和想象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 梅凤 | 三 | |
朴实无华 | 刘敏霞 | 三 | |
学会理性处理自己的教学情绪 | 张祖国 | 三 | |
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 姚建芬 | 三 | |
在音乐课堂上给学生无尽的快乐 | 石思 | 三 | |
“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 唐宝瑾 | 三 | |
字母测试后的反思 | 张小红 | 三 | |
好奇=好学! | 潘秋萍 | 三 | |
在写字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 薛静华 | 三 | |
把耳朵叫醒 | 王煜洁 | 三 | |
带着微笑上课 | | 三 | |
孩子,我们一起加油! | 承微 | 三 | |
灵活运用教材 合理改编教材 | 薛皎 | 三 | |
让随意也有效 | 徐丽丹 | 三 | |
一个玩具引发的思考 | 巫亚芬 | 三 | |
让学生自己读书 | 曹伟明 | 三 | |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 王燕侠 | 三 | |
关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一点思考 | 沈文品 | 三 | |
坚持就是胜利 | 薛建妹 | 三 | |
有一颗平常心,学会自得其乐 | 蒋琴 | 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