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有了相应的评判标准。语文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精彩的过程,还要有个完美的结尾。一个完美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应该是能激励学生去阅读、思考、创新、写作、实践的“省略号”,而不应该是戛然而止的“句号”。但一堂听课学习,让我却有了不同的感悟:语文课,有时的戛然而止也是一种精彩。
教者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可谓是动足了心思,这完全可从优美、准确的教学语言,流畅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精彩回答中深切体会到。尤其是那声色俱全的多媒体课件,更是将黄果树瀑布真实再现,让人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久久回味。我想这是教者认为课堂出彩的地方,而在下课铃声敲响之后仍然不肯割舍,在一拖再拖的情形下让大家欣赏着黄果树瀑布无限壮美。其实,身为教者都能理解他的好意,只是对此课的结束有了另一种设想。
在教学到让同学交流听到了什么和看到了什么之时,正是刚下课之时,我们可及时“戛然而止”后面的教学设计,而及时运用这样一句台词结束:“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仅仅40分钟是听不够,看不够的,让我们怀着再探黄果树瀑布的好奇心,下节课再来细细品味吧!”这样,不仅有效遵守了课堂教学常规,更能精彩留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首先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套用一句俗语,关键时候“不在一个教案上栓死”,而根据学情和课堂实际需要变“教案”为“学案”,变“师案”为“生案”,随机应变地调控教学过程,善于科学合理地分配用时,灵活机智地取舍教学内容,对瞬息万变的课堂做出巧妙地处理。
其次,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来提高对教学疏忽、意外等进行巧妙处理的应变能力和智慧。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巧妙捕捉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疑问、想法、创见等各种信息,使课堂在40分钟之后及时精彩结束,既能有效保留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避免尾部教学急赶急追,“蜻蜓点水”走过场之感觉了。
听课,就是一种直接地学习,教者的不懈努力更多的是展示了其成功精彩的教学艺术,只要善听多思,必能有效促进我们的教学水平,这是我在听课中收获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