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科研园地>>文章阅读
谈 礼 貌
发布时间:2011-05-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唐宝瑾
 

   

当今,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也许你们会看到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在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也许会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的时髦姑娘,如何兴高采烈地发出“他……的”之声;也许会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扬长而去的情况。每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与我们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多么不相称!但是,当前社会上仍然有些人对于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不以为耻不以为怪,并且为之辩护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难道这真的是区区小事吗?我们要向有这种思想的人大声说:“你们错了!如果任其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礼貌又何在呢?”

我们伟大的祖国素以“文明之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是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当了国家主席,仍然能以礼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由此可见,文明礼貌是多么重要。

前一星期,我刚好上公开课,题目是——《谈礼貌》,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讲究礼貌的重要性。三个故事写法相似,在教学中,我“先扶后放”,精讲第一个故事,学生自学第二、三个故事,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圈画批注,写出自已的感受,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表达的时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并调用想象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正反事理的比照中,在具体词句的感悟中,既理解语言表达的妙处,又明白文中事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身边的事,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再交流课前收集的古今中外关于“礼貌的名言、俗语、故事等,最后用老师写的一首小诗《礼貌其实很简单》作结尾,充分调动学生知、情、意、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虽然语文课终究不是思品课,我们只能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但是我想通过这样一堂语文课,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形成技能。

我想,通过学习,学生的心灵会有所触动,对于“礼貌”的感悟,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在今后的待人处事中有所行动!这就是教育的宗旨!

唐宝瑾    20114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