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教材设计精美,图文并茂,能让学生通过对引例、范例、定义、定理、公式等的叙述,达到对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的目的,并通过适当的训练以及带有鼓动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或运用谜语、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展开与折叠》这节内容的教学时,可利用一些实物模型让学生感知图形,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立体图形,要求学生从图形入手,先进行有序的观察、思考,在学生已形成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同时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寻找这些图形的规律,并让他们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尽可能清楚地表述出这些规律。
而在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可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先进行独立操作,尽可能多地展示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而后让学生再进行小组讨论,寻找更多的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寻找其它不同图形的展开图,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语言叙述时力求完美,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归纳,提炼思维中的各个片段,并整理成恰当的语言,所以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教学中图文的密切结合,看、听、读、说、画、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形式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