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一次发火之后
今天走进教室,心情特别愉快,因为我批改到了一次赏心悦目的作业。这次作业除了一份补交,都交齐了,更意外的是作业的正确率高,远超过平常。上课时,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点名表扬了八名学生,他们这次作业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接下来的课堂气氛也似乎不同寻常,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应都让我满意。
这微妙的变化是因为我发了一次“火”。在前一单元“电阻”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一个随堂检测,想了解学生的当堂掌握情况,检测题就是学生手头《随堂反馈》本节内容的[即时训练],共6道题,包括2道选择题和17处填空,批改结果正确率低,仅有两人全对,有7人出现6处以上的错误,题目难度并不大,主要体现知识和方法的要求,错误问题不乏基本题。这一结果让我心底油然生起火来,一些学生诸多的不该一起窜上心头,让我憋了一肚子火。第二课时安排的是习题课,当我走进教室时,头脑中的“金箍咒”告诫我不能发火,但我终于不能自抑,我让作业中有多处不该错误的学生站了起来,然后分析指出了作业中所反映的态度问题和习惯问题,陈说了它们对学习的危害,此刻教室里鸦雀无声,尽管我在努力克制自己,显然学生们还是从我的神态中闻到了火药味,他们意识到:一向不发火的我今天真的发火了!说来奇怪,发完火,自己觉得心头象卸了一块石头,心情顿觉轻松,反而觉得自己似乎过分了点。我对站着的同学和声地说:“我认为作业做不好是因为上课不认真,今天我们变点方式,尝试一下站着听课效果是否会好些!我的提问答对了就可以坐下。”后面的教学恢复了平常,但课堂教学氛围却有点不寻常,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站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坐了下来。
就在我发火之后的作业批改中,我惊讶地发现平时作业情况不好的学生这次作业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书写认真了,正确率的变化更让我感到意外,我在多份作业上写下了类似的批语:“第一次见到你这么好的作业,让我心旷神怡!”
发火是人之常情,但这一次发火对我来说却意味深长。发火本身并非好的方式,甚至冒了教学之大不韪,但由于自己一向不发火,偶尔发火便会产生特殊效果,这让我深刻领悟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需要灵活多变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要求需要表达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