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科研园地>>文章阅读
老师,请等一等
发布时间:2010-12-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陶小芳
 

老师,请等一等

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片段:

出示例题: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小芳看了这本书的,小明看了这本书的,谁看的页数多?

师问:“谁看的页数多?”是什么意思?

1:谁看的快。

2:就是比较“”和“”谁大谁小。分数大的那个就看得多,分数小的那个就看得少。

师问:很好!那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呢?

3: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分数通分,再比大小。==,这样就知道小芳看的页数多了。

4:我们还可以画图比较。

5:我觉得把这两个分数都与作比较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因为   ,所以也可以知道小芳看得页数多。

6:我觉得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同分子的分数也能比较大小的。   =    =,同样也得出小芳看的页数多。

7:还可以将两个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学生的交流此起彼伏,思维异常活跃,再加上老师有选择的板书,及时的提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并及时对表述清楚完整的学生加以鼓励,整个课堂交流特别热闹,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下课以后,我细细回顾刚刚结束的课堂教学,心理颇感得意:一方面,我重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体会“谁看的页数多”实际就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另一方面,我又注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对两个分数进行比较,学生的个性也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作业交上来了,我满有把握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作业中反馈的信息使我大失所望,一部分优等生几乎没问题,但相当多的中差生反映的问题很严重:比较分数的大小正确率极低,他们根本没有通过大脑进行思考,完全是想当然;对那些“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谁的命中率高”“谁投得准一些”“谁的工作效率高”等等问题不知所措。为什么会这样?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与课堂表现判若两人?我重新反思了今天的课堂,审视了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发现整个课堂只是少数优等生的天下,而大部分同学只是一位忠实的观众和听众,他们还没来得及思考第一种方法,第二种却跟了进来,所以他们只能囫囵吞枣,导致消化不良。

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还是练习,我们都必须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必要时得停下来等一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