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科研园地>>文章阅读
“习题讲评”也应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发布时间:2010-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dqswm
 

“习题讲评”也应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沈芸

寒假,我在南京市图书馆查找相关的参考论文时,发现习题讲评这一课型的论文真可谓“寥寥无几”,理科类还有那么三五十篇,文科类尤其是语文学科,总共就那么五六篇,较之阅读教学来说,真可谓是“沧海一粟”。

无可厚非,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应试教育已成为众矢之的。许多教师唯恐避“应试”二字以不及,谈“应试”色变,公开课哪还会有“习题讲评”这一课型?因此,“习题讲评”备受冷落,那是历史的必然。

在此之前,我对“习题讲评”亦是嗤之以鼻的。可是进入初三以来,新课渐渐落下帷幕,充斥语文教学的也是一堂又一堂的习题讲评课。再加上前阵子读了崔干行教授的《谁能让语文变得有趣》,其中《对“应试教育”肉感问题的思考》这篇文章中指出:“‘应试’和‘应试教育’是两个概念。学生应该有“应试”技能和“应试”技巧,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进取和生存的本领。从应试技巧这个角度看,考什么,教什么也未尝不可(关键还是命题水平)。”因此,习题讲评也成了我教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以“板演”为主题的教学随笔,发现其他老师采用的将每题清楚地分列在黑板上,以白线分隔,并标上练习册页码、题号,以及上黑板板演学生姓名,如图所示:

     当时,我有如获至宝之感,但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一旦将黑板塞得满满当当,学生往往目不暇接,尤其是像语文这样的学科,如果教学重点不够突出,那么就会沉声多讲一节习题课与少讲一节习题课毫无差别的效果。

于是,我将板演这一方式进行了改良,以往,反面典型(如审题不清、理解不当的答案),也会请学生板演,现在改成了口头表述。每次板演我只请三至四位同学,而且只有本节课讲解的重点内容才请学生上黑板板演,尽量做到习题讲评有详有略。

这样一来,习题讲评的重点就较为突出了,学生易于理解、不易出错的习题也不会占据课堂较多的时间。

一段时间下来,课堂节奏明显加快(平常一篇课外阅读的讲评占据一节课,现在只需半节课就可以了),有限的单位时间发挥了更大的功效,在某种意义上,这何尝不是一种高效呢?

对板演这种方式的探讨,只是对“习题讲评”探究的冰山一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很喜欢写《深度语文》的王开东老师所说的一句话:“教学无非是——用心寻找春天和快乐,用爱编织秋天和自由。”

语文教学不排斥应试,习题讲评也应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