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科研园地>>文章阅读
孩子,你的探究精神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0-10-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dqjjy
 

孩子,你的探究精神在哪儿

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金建瑛

执教小学语文第七册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前,我看到一则教学实录中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师:(板书课题时故意将“励”写成“厉”)

生:(纷纷举手)老师,“励”字写错了!

师:哦,还差一个“力”哩,这是“严厉”的“厉”、“厉害”的“厉”,这里应该是“鼓励”的“励” ,“激励”的“励”。(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

生:(笑)老师是故意写错的。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当时,我觉得这种导入比较有特色,而且能让学生记住“励志”怎么写,也更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于是,上课前两分钟,我也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徐悲鸿厉志学画”,而且,我还特意在“厉”字后面多空一点位置,以便能补上“力”字。结果,课前全班四十七个孩子没有一个发现黑板上的问题,可能他们压根儿没看黑板吧。上课铃声响了,我揭示了课题,并让学生齐读了两遍课题,结果,还是没有学生发现问题。我的心里有些不快:这么多的孩子,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好的,怎么就发现不了老师故意呈现的这个错别字呢?而且从字的间距上也能看出问题来呀!哎,我还是提醒一下吧!于是,我对学生说:“大家仔细看看黑板上的课题,有没有发现什么?”没有反应,我又重申了一遍:“黑板上的课题有没有问题呀?”终于,有几个学生发现了:“‘励’字写错了,少了一个‘力’!”哦哟,好不容易才发现这个错别字,比预设的教学进程慢了一分钟。

然而,细细想来,这仅仅是教学进程快慢的问题吗?我们老师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了吗?

据报道,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能力却排名倒数第五。尽管上述机构的结论仅仅是一家之言,但无需寻找过多的佐证,中国孩子乃至整个民族缺乏创造力却已是不争的事实。一百多年来,我们既没有给世界贡献一些文化、思想上的创造力,也缺乏改善引领人类进步的创造和发明,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悲哀。有关人士注意到,体制内的应试式的教育无形中都在培养一个个“权威”式的标准答案,对于正在受教育的中国孩子来说,标准答案历来只有线性的、非黑即白的,从来缺乏一个值得探讨和商榷的空间。因此,有人指出:盲从“权威”是中国孩子缺乏创新的根源。

是啊,在孩子的眼里,教科书是“权威”,教师是“权威”,怎么敢对这些“权威”质疑呢?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中国站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前列,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变革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向传统教学中陈腐的教学观挑战,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多方面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做教师的任重而道远!

布鲁姆曾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因此,让我们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吧——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二〇一〇年九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