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研修>>文章阅读
对“生本课堂”的一点个人思考
发布时间:2013-07-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姚军华
对“生本课堂”的一点个人思考
梅凤
2013年5月24日至26日,我与沈芸、刘晓东一行三人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培训。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第一天,我们观摩了语、数、英三门生本研究课,第二、第三天听报告,其中第二天郭思乐教授亲自为我们作了的报告。三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可留给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新基础教育”,我觉得“生本教育”的许多东西与“新基础教育”是相通的,都强调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拓展,但“生本教育”更强调小组建设与学生预习。下面我就这两方面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一点个人思考。
一、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生本课堂以4人小组为主展开,所以小组建设是生本课堂的核心。它发挥的是团队作用,运用的是头脑风暴的方法,大家把问题提出来,并充分讨论。如果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就会提出四个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再去展示,和其他组分享、交流,大家共同参与研讨。所以这种课堂是开放的,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一人违纪,小组都要受处罚,采取的是捆绑式的奖惩办法,这样就把四人团结起来了。这样奖惩,就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落到了实处。而且这种模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得管理更加细致和人性化。
二、前置作业,精心准备。学生在课堂上敢讲能讲,是因为有准备。准备什么?准备到什么程度?都是由前置作业所决定。前置作业要做到简单、开放、根本,就必须和学生共同设计。这种设计不拘一格,根据学科特征,或一个或几个。不必考虑重难点,因为,简单的知识学生通过准备就能解决,解决不了的自然是重难点。前置作业,学生准备、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总结评价就自动生成了一种生本课堂模式。这个模式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学生讲的多正确,而是分享错误,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单调走向丰富。当错误出现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真正被激活了,课堂也就走向根本了。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