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知识的甘霖,经典的洗礼
——2011年江苏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日记
东青实验学校 朱丽洁
有幸参加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于10月14—16、21---23日,举办的江苏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14日上午报到后,进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班典礼。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定新作热情洋溢的开班动员,并向学员们提出几点要求与希望。李岩主任向学员们介绍了培训的课程内容、专家团队、管理团队及具体的培训安排。
这一次的培训一共6天,包含讲座、观摩、研讨等形式,活动的安排独具匠心,既有教学理论的提升,又有对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的探讨。有专家的理论指导,高屋建瓴;有特级教师的经验分享,催人奋进;更有大师亲自上课,振聋发聩,培训为我打开一扇窗。
方智范教授是研究中国古代诗词的专家,他得《中国古诗词教学新视野》讲座,娓娓道来,如一道清泉,洗去心间的尘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启发,“母体”、“意蕴”这些理论的抛出,让我们感叹古自身文学素养尚待提高,但随着方老师的稍一点拨,大家又豁然开朗,感叹原来古诗词教学的世界如此广袤与丰富。他的《阅读目标与教学》讲座,更是直指语文教学的本质,引起大家的深思。方老深厚的功底、独到的见解和凝练的语言,我被深深折服。
魏本亚教授有着丰富的中学教学经验,是语文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他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让大家明白了课堂评价的真正意义所在,而“复盘式评价”和“前测后测式评价”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大家为之震撼。同时也教给我们一线老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又增长了大家的智慧。
16日上午在认真倾听了教授们讲座后后,老师们原有的困惑与新思想不断交织、碰撞,开展了《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主题论坛活动。活动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分别设组长、记录员,每位学员有序发言,有强烈的共鸣,也有激烈的争论,活动现场气氛活跃。
仇定荣老师的《阅读教学中的智慧理答》,提醒我们关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过渡语言、追问语言等等,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不可或缺,并进一步思考,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表现自己的教学智慧,引领学生前进,教学相长。
郑桂华教授亲自操刀上阵,讲授《散步》,让我领略了名家上课风采,课如其人:朴实、自然、清新。带着学生慢慢走近文本,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文本内核。上课结束后,随即开始的《如何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的讲座,她对文本的挖掘之深刻、切入角度之独特,让大家感受到了大师风范。结合她《重视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讲座,让人不得不反思: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
教研室张春主任的《国学就在我们身边》,从另一个角度启发学员们不能仅关注所教的一册书,而应关照初中阶段六册书,以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同时以自身独特的生活情趣,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国学氛围,沉醉之余,又不得不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语文,学什么,怎么学。
严华银主任的《让语文安静》更是褪尽繁华,于喧嚣中静思,认真总结反思了新课改以来种种偏离语文本质的现象,让各位老师感觉“与我心有戚戚焉”。岳亚军老师的《教师的个人成长》,以自身的成长体验,让我看到榜样就在身边,语文教师成长之路就在脚下。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大家,激发了大家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斗志。
黄厚江老师一人、一桌、一话筒演绎《语文课堂的本色追求》,他如洪钟大吕,惊醒了迷茫的我们,“在自己的地里种自己的庄稼”、“太圆满的课大多是伪课,太精彩的课我们要思考”、“教学生不会的东西”……句句发人深省,催人思考。我想:黄老师在讲台上,就是语文。
细细倾听、慢慢品味,不难发现,所有专家的都强调了对文本的回归和关注,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教学的重视,强调了从教学内容向形式的过度。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让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快乐,考试考得满意,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并追求的目标。专家的引领让我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改变我们的课堂,使之变得更高效,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和腾飞的平台。
2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