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研修>>文章阅读
新教育 让我们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发布时间:2011-09-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姚军华
新教育 让我们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姚军华
2011年7月9日至11日《守望我们的田野——2011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报告会在清英外国语学校如期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大师们的报告,享受了三天的精神套餐,认识得到了提高。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规模的报告会,有些兴奋。7月9日上午开幕式上,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先生、常州市市长王伟成、副市长居丽琴、武进区区委书记周斌、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武进区代区长臧建中、副区长张美、武进区教育局局长朱建康、新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许新海、湖小奚亚英校长等领导在主席台上就座,此外,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佐藤学、牧野笃,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教育领导系主任严文蕃、波士顿大学教授Jack Leonard等专家也在开幕式主席台就座,阵容可谓强大。另外,全国新教育同仁592名、美国教育团队18人、朱门博士专家团队近80人、武进区各中小学代表等共800多名新教育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市长王伟成先生要求全市各教育部门通过参与这次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能够拓宽思路、创新理论,加快实现“素质教育有新突破、全民教育有新提高、公平教育有新进展”的目标。
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教育领导系主任严文蕃教授致辞说,中国教育在大家眼中就是“NO.1”。
日本著名学者、教育家佐滕学讲话说,新教育高峰论坛的召开使积累的改革经验相互交流,使之星星之火发展为“挑战明天的、静悄悄的革命”的燎原之势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开幕式最后发表重要讲话。他要求各位新教育人“守望田野,扎根教室”,指出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教室就是他们生命中的舞台,日常教学生活是否宁静而充实,是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决定着他们的生命是否充盈、生活是否幸福。朱教授希望中国的教育者能够从外国学者和专家的身上呼吸到“异域田野的芬芳”;也希望国外专家能借此机会走进中国的新教育,帮助我们一起思考和完善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顺利开幕了。随后,湖小教育集团向各位来宾进行了新教育实验展示:“追梦——润泽——燎原”,精彩的节目向大家展现了湖小新教育情况。
7月9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教育代表们向与会代表展示了他们新教育的做法和体会:新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许新海先生认为“新教育,导向素质教育理想家园”,海门新教育人王领琴老师认为“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山西新教育人牛心红老师认为“新教育,擦亮成长中每一个重要的日子”,教育在线“桃花仙子”敖双英女士认为“新教育,走向教育的桃花源”,等等,他们都将新教育倡导的“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演绎的淋漓尽致,他们和他们的学生都在新教育中过着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7月10上午美国教育团队和与会代表们进行了现场互动,介绍了美国的教育情况,回答了与会代表的提问。美国教育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但无论哪类学校,教育大致有以下三点:
一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他们相信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二是,他们注重活动课程的开发,注重发挥社区的功能,寻找社会与学校的合作,基础教育注重寻找与高校的合作,他们认为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人;三是,美国的教育虽然是民主、开放式的,但也有考试的压力,每过一个阶段,他们必须要通过州的统考,否则,这个学校就要关门。
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成功与否,80%在于学生自身,13.33%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6.66%在于学校的办学水平。
听了介绍后,我感到两国教育的差别是:中国教育是既教书又育人的完整教育,而美国教育则是教书重于育人的教育。
7月10日下午,听了五位专家的报告,进一步理解了新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一是教师专业发展应当走“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路径;二是我们应当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课前有期望和憧憬;幸福的教师课中有创造;幸福的教师课后能审美。
实际上,我们学校所倡导的“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正是新教育的体现。
佐藤学,日本教育学会会长,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代表作《静悄悄的革命》、《课程与教师》、《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等著作影响者无数的教育人。
7月11日上午举行了佐藤学先生的专场报告会。他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形象——“学习共同体”,他致力于推进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推进构建教师之间互教互学的“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在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方面推进由监护人参与授课的“参与学习”实践;从内部推进对学校进行的改革。
其实,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我们也在积极地实施着“合作”。
最后,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作了主题演讲并致答谢辞。
新教育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状态。
我们坚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
新教育,让我们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1年7月11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