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湖实验学校英语送教下乡培训日记
(一)
今天剑湖实验学校送教下乡活动主要内容是由马杭中学的王蔚老师和湖塘实验学校的严凤英老师分别执教九年级的welcome to the unit、七年级的Main task两个版块。两位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做得很好,学生应该自己做的事能交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不包办代替,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评课过程中,有人提出在comic strip 版块中的“Act out the dialogue”,到底是要act out还是read, 因为act out是要求学生表演,而学生却是拿着书本读了一遍而已。王蔚老师的回答很巧妙,因为是借班上课,再加上剑湖学生的英语基础也不是很好,所以虽然是act,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只能降低要求,灵活一些,读一下就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嘛。当时评课的老师听了她的回答后都会心地笑了,直夸王老师有教学机智。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已参差不齐,教学容量无限扩充,教学难度不断增大,基础差的学生已经很难跟上教学节奏,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还是一味地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势必导致他们越来越对英语反感,成绩也将越来越差。相反,象王老师这样,给孩子跳一跳,就摘到了果子的机会,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热情也油然而生,参与积极性增强,成绩自然也能逐步提升。
(二)
第二次的英语送教下乡活动的主题是由农村学校的老师报名上课,今天是由剑湖学校的高华旸老师和礼河实验学校的顾仁杰老师分别执教七年级的reading和八年级的welcome to the unit版块。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顾老师执教的welcome Natural disasters,在教授新单词时,通常一般老师的做法就是通过ppt呈现相关图片,然后再呈现单词,再带领学生领读,可是顾老师的方式却不一般,一是通过文字叙述以猜谜的样式来教单词,二是先让学生听声音,再让学生猜。我个人觉得他的奇妙之处在于:首先,文字叙述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这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其次,猜谜的形式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氛围较好;第三,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顾老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今天是剑湖实验学校送教下乡活动的总结会,上午听取了送教老师王蔚的成长经历《让自己快乐地行走》和教研室周春欣主任的报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技能》,下午则是结题仪式。
教研室周主任的报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技能》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讲实用性很强,内容也很有针对性,他分别从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教学流程有效调控、教学氛围有效创设、教学机智有效性、有效提问和组织讨论、教学媒体有效使用、生成资源有效运用、有效练习的基本技能、评价有效性等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听后感觉自己心里的一些疑问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无独有偶,有效提问是我们英语教研组这学期的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的回答常常不能得到我预期的效果,此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的方向引导。而学生在回答提问时,有时发表的并不是对有关问题的真实看法,而是揣摩老师希望我怎样回答,怎么答到教师预设的“点子”上;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时常不是自己经过思考而产生的困惑,而是勉强应对老师一厢情愿抛出的“高质量”问题。听了周主任的报告,我想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所提的问题要精。其次,所提的问题要巧。第三,所提的问题要活。第四,所提问题要与教学内容一致。第五,所提问题要能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老师要更新提问意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探寻价值规律,优化提问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花园中学培训日记
今天下午,我校一行十位老师赶到花园中学学习,他们学校的特色之一是分层教学,我有幸听到了两节九年级英语课,Unit 6 integrated skills。
虽然学校之前也实施过分层教学,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难度,所以我是带着好奇的心态步入了课堂。
综观两堂课,不可否认,老师备课很充分,在基础较差的班级,老师课堂评价总以鼓励为主,赏识教育。对待学生的错误非常有耐心,细到重点单词的发音,教师都能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纠正,让人觉得,老师不仅是老师,还是他们的朋友,整节课都能以真诚平等的态度沟通。在基础好的班级,教师设计的的任务数量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必须通过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快的学生可以去帮助那些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或觉得任务难的学生,以达到学习速度的均衡。在学生之间培养支持与合作的氛围这十分重要。因为,这既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又有利于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尽管如此,我觉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仅靠课堂还是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优补差,以取得有效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