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组专题理论学习材料
在全社会都在讨论怎样“减负增效”的环境下,在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课堂提问方式和提问质量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提问语言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起伏。可以说教师的提问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那么怎样提问才能使得课堂教学高效呢?我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课堂提问要贴近学生生活
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科学》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的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提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达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神经》这一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在开始做“打手”游戏之后提出:为什么有的同学被打到的次数多,有的同学被打到的次数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同学们的反应有快慢。)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是怎么一回事?是由哪些东西在起作用呢?(由此引出我们这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神经)
2、在做完“酒精触碰身体”后提出: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的刺激信号是怎样传递给大脑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怎样传向各处的?(由此引出神经的传递路线。)
3、在做完“拍手跺脚”后提出:这么说来,我们身体的活动、感觉都是由大脑直接控制神经的?(由此引出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顺利完成“膝跳反应”的实验。)
再如:《加热和冷却》这课,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急需做菜,但是无任如何也打不开罐子的盖子,急得满头大汗,你能想个办法帮她解决难题吗?(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且与生活实际关系很大,这样引入一课的教学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要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所以我们提问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例如:在研究吹泡泡的实验中,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为什么阳光下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这样的问题是无法回答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无效的。我们可以换一种提法:“我们吹出来的泡泡只有一种颜色吗?”再如:在学生了解了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后提出:“为什么孩子身上有与父母身上相同的特点?又有与父母身上不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秘密呢?” 引导学生探究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又保护了学生的那颗乐于探究的心。
三、课堂提问后要适时等待,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一问一答”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可往往更多的是“一问即答”,让我们不由质疑:这样的问题有价值吗?这样的答有思想吗?在朱瑶池老师的课上,我们发现学生回答让人惊叹、折服,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学生素质好,可再好的素质没有时间考虑其回答会有深度吗?这正是得益于朱瑶池老师的等待。朱老师在上《肺和呼吸》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当有位学生举手时,她若无其视,是她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吗?我想肯定不是,她是在等待,渐渐地,小手举得多了,小手如林了。这不正是朱老师耐心等待的结果吗?乍看这一过程,风平浪静;细品吧,一朵朵智慧的浪花正在这无声的等待之中悄悄绽放。
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显,也是教师从容心态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学会等待吧!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成长,让科学教学充满成长的气息;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思考,共同演绎精彩!
四、课堂提问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如:在学了《加热与冷却》后提出:“有人说我们的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你同意不同意?”这样的问题就是封闭的,应该换成:“有人说我们的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你怎么看?”再如: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的徐迎春老师在出示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后提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变化,找一找有哪些?”这样的问题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是很大的。又如:在知道什么事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后提出:“你认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多用“你认为……”“你对……有什么想法”这样的问题,能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从而起到思维的激烈碰撞。
五、课堂提问指向要明确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小学科学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二是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要求清晰规范、严谨明确。如: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的陈国强老师在上《解释》一课时开始就提出:“三年级时我们学习过观察,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观察方法?”这个问题的指向就非常明确,要学生回答三年级时学到的观察方法。吴政平老师在上《研究磁铁》一课时也这样提出一个问题:“大头针掉在水杯里,不碰到水,你有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吗?”这个问题的指向也是很明确的,要求不碰水拿出大头针,很显然这个问题能引导到学生利用磁铁,从而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服务。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是科学,也是艺术。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架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桥梁,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提问达到最优化程度,让优质的提问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铺垫;教师在优化课堂提问时,要做到:问点准确,问法艺术,问时恰当,难度适中,以达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发展的目的。当然,对于教师来说,提高科学课堂提问艺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地习,不断地反思,积极地提高自身素质,时刻为自己“充电”。进而达到师生共同进步,创造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收集人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