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研修>>文章阅读
感受“现代与经典” 品味名师与课堂
发布时间:2010-11-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薛静华
感受“现代与经典”   品味名师与课堂
                                                          薛静华
10月29到31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一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感受着六朝古都南京浓郁的历史气息,置身在东南大学古朴幽静的校园,与数位数学名师零距离地接触,观摩他们充满着智慧的数学课堂,聆听他们精彩纷呈、独具匠心的报告,着实领略到了这些大家的风范。
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大师级的名师,眼前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在两天半的活动中,我们一共听了9节课和8场专题报告,华应龙、张奇华、黄爱华、刘德武徐长青等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教学艺术,让人折服;而郑毓信、黄爱华、钱志龙等专家的报告生动活泼、旁征博引,理论高屋建瓴,事例贴合教学实际,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所蕴含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郑老师的报告中指出“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成长来评定教育改革,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教师不能依照教育的条条框框来教学,这样很容易形成教学的绊脚石,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教育基础。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想所思,以便有放失的教学。郑老师还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的课如果没有小组合作,没有情境设计老师可能就认为这课太过传统;而用了这些又认为这节课有点浮。”真是说到一线教师的心坎上了。是呀,教学中教师在成长,传统教学有传统教学的优势,而课改也有新课改的利处,只有积极的实践,认真的反思,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总结,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数学、教师、学生也才能取得各自的价值。
名师们上的课各有千秋,但纵观这几节课,就觉得他们不仅是在教数学,更注重的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正如张齐华老师所说的,“让孩子的思维去历险。”教学内容并不囿于课本上的几道例题、几道练习题,顾及到前后知识的连贯性,顾及新旧知识的区别,再此基础上把教材内容往深层次“挖掘”,挖掘除了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新东西来。他们,只是把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当成了一扇门,去努力找到“钥匙”,打开门去发现门背后所隐藏的一大片知识,再把这些隐性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形式中去传达给他们。学生完全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的,他们的课堂看起来都是在玩玩的,但,就是这种高明的“玩法”让难点一次次地突破。
如何把简单的教学内容上出数学味?数学味源自教师对教材的智慧加工,教师要理性把握教材内容,善于用自己的智慧让教材中的“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而打开学生的思维的通道,需要的是老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心理环境,否则,你用铁板钉钉的语言,加上不容置辩的口吻,造成强势的风格,逆反就在所难免了。
走出去,接触了这些名师,方知自己的不足。徐长青老师认为,我们教师就是要使数学变得简单,把上数学课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由,这是何等的境界啊!虽然,我现在还达不到,但。目标找到了,我想,只要有行动,一定会有收获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