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研修>>文章阅读
这一声轻轻的“唉”
发布时间:2010-06-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芸
这一声轻轻的“唉”
——三河口听课培训日记
东青实验学校    沈芸
    420,我和胡志英、张叶、殷彩萍一行来到三河口中学,分别听了三节课,从中受益匪浅,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陆晓琴老师执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那一声轻轻的还在耳边萦绕,所以将其整理成课堂实录,并写了一点心得。
《我们家的男子汉》听课记录
时间:2010420日上午第三节      学科:语文    听课学校:三河口中学执教者:陆晓琴       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板书:男子汉
提问:同学们,你心目中的男子汉是怎么样的?
(坚强,强壮,高大,舍己,勇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介绍本文作者王安忆。
三、齐读课题:
1、作者王安忆及跟文中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读:外甥——阿姨。
2、明明说的是小男孩,怎么是男子汉呢?
3、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三个小标题)
4、齐读小标题的内容: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
5、复述,用我们家的男子汉作为开头:我们家的男子汉,他对食物感兴趣;他对父亲很崇拜;他对独立有要求。
4、读文章,概括(?),表述。
    指名分别复述三个小节的内容。学生说,老师指导并补充。提示学生再简练些。
5、再读文,全文概括(或简洁复述。)
四、整理文段,解难释疑。
1、把课文中的几个小片段连续起来复述,师把几个小故事整理成一段话,请生指出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崇拜爸爸,却又攻击和妈妈拌嘴的爸爸?
问题二、和尚,吃荤的(暂时遗忘)
老师的问题:大家是否奇怪作者的选材——为什么用来表现小男子汉?
2、出现第一小节的片段,然后引领学生对风靡全国的理解。
3、学习课文这文段,指明复述。
4、齐读第一小节的课文内容;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读文章,理解课文中出现爸爸的无所不能
2、出现多幅爸爸能干的幻灯片,让学生看图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用无所不能作文开头说话。
六、课文第三小节的学习过程
1、幻灯出现文本,第三部分他对独立的要求
2、学生自主读文,找出其中的两个事例。
3、指名复述,分角色读文。
七、课文的最后: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地长吧!
1、问题:为什么说男子汉们,是作者记错了吗?(生:因为作者不仅希望自己家的男子汉好好地长,也希望别人家的小男子汉们好好地长。)
 2、让班里的男子汉们自己站起来读读这句话,全班的同学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鼓励一下他们。
八、总结
1、男子汉不一定很高大,很强壮,但一定要坚强,舍己,勇敢,执着,助人,自立。
2、问题: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用作为语气助词呢?这个包含着作者什么的感情呢?(作为本节课的课后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小男孩)
        坚强              他对食物的兴趣    执着
        强壮              他对父亲很崇拜    助人
        高大              他对独立有要求    自主
        舍己
        勇敢 
     我的一点感受: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复述故事的简要内容。乔老师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训练重点,每个小标题情节的复述,整篇课文的复述都落实到这个单元重点。特别是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出现多幅爸爸能干的幻灯片,让学生看图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用无所不能作文开头说话。即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复述。老师紧扣这关键词风靡全国”“无所不能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片段。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很注重情感的渲染,比如,让班里的男子汉们自己站起来读读这句话,全班的同学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鼓励一下他们。这部分的情境创设用得比较恰当,这样的创设使课堂气氛活跃而轻快,很有感染作用。还有,乔老师在对男子汉的形象的概括中,把课文和学生对男子汉的形象结合起来——男子汉不一定很高大,强壮,但要坚强,舍己,勇敢,执着,助人,自主。对课文中的男子汉和生活中人们对男子汉的形象进行了有力的概括。
     我对课文结尾的唉,让男子汉们好好儿地长吧!中的的理解:作者王安忆用轻轻的一声表达了自己对自己家的小男子汉成长中牵挂,还有种不舍得放手的丝丝的担心,可又想到,一个孩子,他总是要学着自己长大的,特别是小小男子汉,更要让他独立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这一声既是对自己的安抚,也是对所有男子汉们的家长的劝慰。千言万语,就包含在这一轻轻的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