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日记
朱丽洁
2010年6月23日,我和顾老师等一起来到横林高中,听取了《“生成性写作”报告暨写作语文研讨会》的活动报告。
首先是横林高中的老师们介绍她们学校的文学社开展情况和特色。四位老师分别对其负责的“新槐文学社”、“小记者活动”、“半亩方塘诗舍”、“日常组织工作”等板块进行了具体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活跃在她们学校里的特色文学活动,注重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在品析、鉴赏的过程中升华提高,创造出用自己心灵镜头捕捉到的生活美好瞬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
接下来常州市一中的老师介绍文学社活动情况,指出了文学社团组织的几大原则:自愿原则、高效原则等,结合生动事例评析了学校文学社活动情况,让我们感受颇深。
最后是袁亚鸣专家的讲座,主要探讨的话题是:个性写作如何与高考衔接,他结合生活实例提出,应试作文常常让学生封闭了自己的情感,而往往钻进作文规范的条条框框,从而束缚了思想的飞翔,造成脱离生活的假、大、空作文的出现,接下来进行的专家、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报告推向整个高潮,围绕“怎样找到文学感觉、文学情感”,“写作规范与自由表达”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作文时学生只有找到自身情感的切入点,先自己打动,才能写出让阅卷老师动情的感人文章,让学生回归本真的发展。
这次活动收获颇多,让作为教师的我认识到作文指导时的教师的责任,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关怀,而平时应注重学生的观察、感悟生活能力,以及培养思维的深刻,加强对生活、社会的关注,在平时的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