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日记(一)
学习反思
横山英语研讨培训日记
潘一青
今年的中考研讨活动在横山中学举行,一开始由横山中学两位老师为大家上了两节公开课。周老师的课为我的语法复习课带来了新的想法。
课前周老师就将复习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研读学案,让学生了解本堂课所复习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知。
一上课,周老师以介词固定短语的背诵开始,调动学生记忆的细胞,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周老师所选的词组也都是常用、常考的词组。
接着周老师利用PPT展示几组重点介词,突出学案中的重、难点。如:in, on, at ; of , for ; under, below; above, over 等几组介词,引导学生辨析各自的用法。并将历年的中考题编入练习中,让学生看看自己的知识是否足够解决中考。学生见到中考题还是很兴奋的,而解答出了中考题,学生们就更开心了。老师再适时引导:中考题也不过如此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堂课听下来,再对照我的课堂,最大的感觉是:周老师的复习课一点都不沉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而这课堂的参与性,活跃性正是我的复习课所缺少的,想想自己的课,总是以结合学案,讲解知识点开始。而这些知识点并不是新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课一开始的情感基调就不对了。
教研室的周老师对中考的新形式做了分析,英语作文、译句的评分标准比去年更为严格,而能力题阅读、完型的难度也要加大。感觉任务很重呀。
学习着,明白中考的形式,认清努力方向;反思着,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中考而努力。
培训日记(二)
5月14日,我又有幸参加了新一轮的英语送教下乡活动。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专家的引领、老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每一次都是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我期待着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
活动一开始是开班仪式。在介绍专家组成员时,了解到她们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区内名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改理念,能对当前英语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尤其是一位工作6年的教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时,我突然想到我也应借着这样的机会,虚心向学,使自己快速成长。
开班仪式后,由剑湖实验学校的老师上了两堂课常态课。我们在座的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在这点评过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专家的魅力。专家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中的不足,并帮助细致点评课堂教学流程,解读课改新理念。在专家的点评中,我认识到:英语教学赢在课堂。所以课堂上的细节很重要:1、平时应面对学生组织课堂2、任务布置要清晰3、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状态……
认真参与活动,播下理想的种子,期待成功的收获。
培训日记(三)
第二次的送教下乡活动主题是:教学案的使用。活动一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了剑湖的高老师编写的7B Unit6 Reading (1)导学案。
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教学案”还是个新名词,对于它的编写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不足。组长严老师结合她们学校的编写情况,应组员的要求,和我们分享了编写复习课学案的经验:
复习课英语教学案分为:“复习目标”、“课前准备(方法归纳、复习自测、问题准备)”、“课堂研讨(解决问题、巩固拓展)”等。
“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学习内容,明确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课前准备”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仅知道预习,还要知道预习什么,更要获得“怎样预习”的技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课堂活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由知识到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课堂学习内容的动态生成和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到后面的学习成果展示,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的反馈小结,使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及时调整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策略。
“课后延伸”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更高层次的心理和能力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