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文章阅读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千姿百态的桥
发布时间:2009-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秋萍

成果汇报,分享成功喜悦

                     ——《千姿百态的桥》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课

一、             谈话导入:

桥的发展,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变迁;桥的发展,折射出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座桥,就有一道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一座桥,就有许多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分成五个小组去研究有关中国桥的历史、分类、文化、故事、名桥等,大家掌握了丰富的图片资料,趣闻轶事。今天,就让我们步入“桥”的世界,一起来感受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桥”文化。还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丰收的硕果吧!

二、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过渡(第一小组长):我们第一小组研究了桥梁的发展史,我们研究得知,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幻灯片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幻灯片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湘子桥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突破。这时的主要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文字资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幻灯片

学生主持:听了第一小组同学的介绍,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可以说桥梁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智慧进步不断发展的写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第二小组的汇报:
(第二组小组长):我们研究的是桥的分类,经过调查研究,我们知道:按构造材料可分为: 木、石、砖、竹、藤、铁、盐、冰、桥       幻灯片
木桥是最早的桥梁形式,我国秦汉以前的桥几乎都是木桥。如最早出现的独木桥、木柱梁桥。石桥和砖桥。一般是指桥面结构也是用石或砖料来做的桥,但纯砖构造的桥极少见,一般是砖木或砖石混合构建,而石桥则较多见。宋代是大型石桥蓬勃发展的时期,创造出像北京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那样的大型石拱桥。竹桥和藤桥。主要见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一般只用于河面较狭的河流上,或作为临时性架渡之用。铁桥。随着钢铁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深入应用,现在现代化的大桥几乎都是以钢铁为材料的。盐桥和冰桥。主要见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前者主要见于青海盐湖地区,后者主要见于北方寒冷地区。
按结构及外观分  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幻灯片
    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

 浮桥。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浮桥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用。
   
浮桥的优点:一是施工快速,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围攻武昌,只用一夜时间就建成两座横跨长江的浮桥。二是造价低廉,三是开合随意,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缺点是载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葺和更换,维护费用昂贵。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
   
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状,又有五边、半圆、尖拱、坦拱等之分。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

学生主持(过渡): 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桥是如何分类了吗?通过第二小组汇报,我们知道了桥的分类原来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啊!下面有请第三小组的同学为大家汇报。   幻灯片

第三小组长: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桥梁的文化,下面有请本小组队员向大家进行汇报。

过渡(主持人):古今中外,桥的式样和造型可以说多姿多彩,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关于桥的诗歌,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组同学受益匪浅。可以说现在是无桥不知无桥不晓。(既然你们夸下海口,能否现场为我们大家露一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刘禹锡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            《还京赠别》——卢照邻

过渡:怎么样,这就是我们小组的实力,我们小组除了通晓有关桥的诗词外,还知道许多有关桥的歇后语。听,他们正说得欢呢!

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曹操八十万兵马过独木桥——没完没了

船到桥头——自然直

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

扶着醉汉过破桥——上晃下摇

鹊桥相会——一年一度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近视眼过独木桥——放不开步子

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三人过独木桥——有先有后

宋太祖陈桥兵变——取而代之

小河上没桥——将就过吧

醉汉过铁索桥——上晃下摇

筷子搭桥——路不宽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学生主持: 第三小组的同学真不简单,通过简短的诗句,朗朗上口的歇后语,让我们感受了桥的文化魅力,. 我们寻访的不仅是早已被历史风化的桥梁,我们更多的是在寻找蕴藏着的中华文化,寻觅古代文人墨客的心境。 下面请第四小组的队员为我们介绍有关桥的故事:
第四小组长:在我国许多桥都赋予了美丽的传说与浪漫色彩。如杭州西湖的断桥,就是因为有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而传扬天下。下面我们组的同学为大家介绍有关桥的故事:                            

1、当阳桥

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眷属失散,赵云七进曹军阵营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布疑兵之计,曹兵至,飞单骑立于桥头,怒喝三声,吓得曹将夏侯杰肝胆俱裂,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百万大军狼狈逃窜。京剧里有唱词: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2、赵州桥的故事         幻灯片

相传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千姿百态的桥》展示课(一)

          

          《千姿百态的桥》展示课(二)

         

          小组汇报

        

 

        我们的收获

       

       小小设计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