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室内植物装饰
设计思路:
第四军医大学的李瑞珍教授义愤填膺地指出,装修污染毁灭的不仅仅是这一个家庭、一个母亲、一个孩子,虽然装修是否是引发白血病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证实,但使用不合格装饰材料所挥发出的有害气体的确成为室内的“隐形杀手”。
西安市中毒诊治中心的郭宝科主任介绍,室内空气污染首先危害呼吸道,会引起或加剧亚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疾患,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肺炎、哮喘、肺纤维化、肺癌及上呼吸道其它器官的癌症。
………………
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实令人不寒而粟。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许多家庭都盖上了新房子,进行了全面的装修,添置了新家具。在高尚住宅和精品家具进入家庭的同时,一些像苯(包含苯、甲苯、二甲苯等)、甲醛、氨气等一些不速之客也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这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令有些人患上不治之症。
另外,现代的人们十分注重生活的质量,渴望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具有大自然情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便能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从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中获取享受。
绿色,是生命,是文明,是安全,是充满希望的颜色。用植物绿化人居环境,既可以净化装修后被污染的空气,又可以调节温度,还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而且绿色观叶植物的生物学效应和趣味性是其他物质所难以替代的,又能成为一种文化的艺术。它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装饰,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根据本次活动内容,预期12——16课时完成。
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1、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现代人对居室植物装饰的现状,增强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意识。
2、增强学生“爱我家庭,美我家庭”的意识,为家庭的环境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4、学生通过与同学、家长、亲友、社会的不断接触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收集、整理和初步运用多种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调查室内装修后导致的污染情况。
2、了解室内装修污染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3、调查人们对装修污染的重视程度。
4、通过上网、读书看报等途径了解植物对这种污染物质的净化功能。
5、懂得在室内利用植物有效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6、通过实验验证植物的净化功能。
7、宣传植物的净化作用,美化环境作用。
8、通过图片、宣传语、小报、PPT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七、重难目标:
1、调查室内装修后导致的污染情况。
2、了解室内装修污染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3、通过实验验证植物的净化功能。
4、宣传植物的净化作用,美化环境作用,怡人心情作用。
活动过程:
(一)自定主题
教师通过对学生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进入预设的情景之中:录象展示,欣赏居室的绿植摆放情况。看完录象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由这个问题启发从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入了预设的主题范围之内,教师先进行情感的渲染,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然后让学生到一些人家走一走,看一看,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针对学生的发现展开讨论,由学生自己制定活动的主题。
预计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花木用途。
2、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习性。
3、了解各类植物对室内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净化作用。
4、各居室摆放植物的调查。
(二)拟定方案。
(1)组织、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确定活动内容,讨论活动的价值。
(2)指导学生拟定活动方案。
(3)组织学生讨论活动方案,论证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并修改活动方案。
(4)拟定正式的主题活动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明确活动目的意义及目标,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途径和方法、相应的条件和预期活动效果。
(三)小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培养方式。为了便于活动的广泛开展,我们将采用分工协作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自由组合,分为:采访组、花木用途调查组、植物生长习性调查组、植物净化作用调查组、种植养护组、宣传组等。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各小队活动,小队之间的信息资料可以互通共享,既分工又合作。
引导学生讨论制定课题研究小计划,设计出具体内容,包括活动分工(小记者、摄影师等)、调查对象、采访地点、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等。包括活动分工、步骤、方法等方面。(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去,倾听学生的看法、疑难,便于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1、小组分工
时间 |
|
地点 |
|
组长 |
|
组员 |
|
记录员 |
|
2、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3、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4、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5、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四)调查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除了查阅书籍、上网收集外,还可利用星期天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深入采访可在教师的带领下,也可自行组成小采访团,深入到各生活小区、农贸市场、环卫处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根据采访的需要,详细了解与垃圾相关的所有信息,并形成较为详细的调查、采访记录,有条件的小组还可保留录音像资料。
A、采访组:
1、采访儿科主任,了解孩子因装修污染导致患病的情况。
2、采访学校里刚搬进新房子的同学,身体状况如何。
B、花木用途调查组:
1、拍摄形形色色的花木,感悟花木的美丽。
2、辨认植物种类,了解植物价格情况。
3、调查人们养花情况。
C、植物净化作用调查组:
1、收集能净化空气的植物资料。
2、调查人们对植物净化功能的了解程度。
3、调查人们对植物净化空气的利用情况。
D、植物生长习性调查组:
1、调查人们养护花木情况。
2、上网收集、处理有关花木生长资料。
E、种植养护组:
1、选择一些能净化环境适宜在室内摆放的植物。
2、精心养护这些植物。
3、坚持观察,写好观察日记。
F、宣传组:
1、通过手抄报、宣传画对同学进行宣传。
2、走上街头宣传植物净化环境作用。
(五)实验研究活动
1、植物净化作用实验。
2、如何在室内科学摆放植物,装饰房间,净化空气。
(六)成果总结,交流展示
1、举办展览:刊出各组调查的资料、图片、心得体会等。
2、各组把成果制作成幻灯,进行展示、交流。
3、大家为室内植物装饰研究进一步出谋献策。
(七)活动成果展示
1、学生自己在调查、询问中获得的知识以喜欢的方式,尽可能多形式地展示成果。如:办小报,开展辩论会,写心得体会……。
2、鼓励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的总结,给小区居民写一封信,建议人们科学地进行室内植物装饰,使研究活动真正为人们服务。
(八)活动评价方式
遵循自主、激励性评价原则,采用协商研讨记录的方式,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互动式评价表
方式 评价内容 |
自评 |
互评 |
教师评 |
综合评 | |
准备阶段 |
活动热情 |
|
|
|
|
活动计划的制定 |
|
|
|
| |
探究问题的可行性 |
|
|
|
| |
…… |
|
|
|
| |
实施阶段 |
克服困难的态度 |
|
|
|
|
调查访问技巧 |
|
|
|
| |
团队合作精神 |
|
|
|
| |
预期目标的达成度 |
|
|
|
| |
材料的真实性 |
|
|
|
| |
…… |
|
|
|
| |
展示阶段 |
语言表达能力 |
|
|
|
|
活动成果 |
|
|
|
| |
现场汇报演示 |
|
|
|
| |
…… |
|
|
|
|
活动反思:
(1)教师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班的同学积极响应,显现了很高的参与热情。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现代人对居室植物装饰的现状,认识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收集、整理和初步运用多种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对“生命”这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懂得了如何呵护生命、珍爱生命,为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伏笔。
活动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如由于整个活动的时间跨度相对比较长,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自始至终保持;学生个体之间动手实践的能力差异比较大,有些小组的活动任务集中在了几个同学身上。
如何保持学生活动持久的热情,并让每个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去探索的课题。
(2)学生反思:
这次《让绿充盈生命》的班队活动真有意思,它不仅让我明白了家里新房子装修后会有空气污染,会严重危害我们这些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还让我们懂得该用一些有益的植物去消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像摆上仙人球、常春藤、一叶兰等植物净化空气,还我们一方洁净的生活空间,从而更加明白生命的重要性,要好好珍惜我们如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