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课程>>文章阅读
美文欣赏(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09-07-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dqyjh

东青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简介

                              美 文 欣 赏

 

本课程由汤国忠校长主持,商骏涛、姚军华、陈丽君、胡志英、张晓敏、伍晓英、沈芸等负责设计、组织实施,由各年级语文教师具体实施。本课程将于2007年秋季在初中部试行,周课时数为1节。

一、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已储备的文化积淀与优厚的学校资源,引导读书时尚,主打读书文化品牌,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读书足以冶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倡导读书,也就是倡导文明”。一个学校的读书氛围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师生素养,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我校是一所展示着蓬勃生机的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师资优势,以及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人文教育环境。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熏陶,使得这块土地“地灵人杰”。建设“文化老校”,弘扬“竞化”精神是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老校”发展的需要。

《美文欣赏》校本课程方案的拟订和课程的开发是以陶冶师生情操,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全校亲近书籍、亲近文化,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读书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广泛传播读书学习理念,兴起读书学习热潮,营造校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懂得读书成才、读书受益、读书进步,感受到读书,美丽你的人生这一人生哲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老校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学校。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老校读书文化,丰富本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大力倡导读书风气,营造书香校园,打造读书品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拓展知识界限,感悟人生真谛,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知识信息源,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与人生的关系,把这种读书的外显行为转化为一种内在心理需求。

2、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学会读书,能对各类书能进行科学分类,和正确的检测和取舍,具有一种抗腐防变的能力;优化信息的获取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与筛选的能力,提高读书的有效度。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增强世界意识,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是享受人生书香人生的乐趣。

3、让师生懂得读书应该重在满足心灵需要,提升生活品质,以进一步推广其文化理念。

三、课程内容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引导他们感悟亲情、拥抱青春、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年级

主题

教学要求

亲情

 

体悟人间最美是真情,人间最真是亲情; 人间最值得珍惜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人间最无私的情感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没有什么比家更温暖,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

青春

热情又不乏理性地把握青春年华,活得潇潇洒洒,干得轰轰烈烈。背着理想的背包,吹着自信的口哨,踏着勤奋的步子趁着这美好的青春岁月,在人生坐标系中寻找自己的坐标系。

    社会

渴望认识社会的小小鸟们,能不因生活的阴影而否定生活的阳光,能以健康而积极的达观态度面对生活。认识人生这个舞台没有观众,没有彩排,人人都是主角。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初中部开设,将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主要由语文教师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要求给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和谐发展。

成立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协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根据课改规划,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建立相关的课程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课程健康运行。

3、发挥读书的育人内涵,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获取知识的直接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活动结构的开放性,内容生成的动态性、个体群体的互动性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转变单一的知识授受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努力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4.认真编写《美文欣赏》校本课程教材。

在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和我校学生实际,按课程实施方案与细则,组织老师认真撰写课程设计课案,并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建设进行诊断性指导,在这基础上编写出本课程的教材。

5.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开辟各类宣传阵地,宣传读书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来提高广大师生对读书活动的认识程度;开放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树立终生读书的观念、养成主动读书的习惯;定期举办主题读书竞赛,评比、表彰等活动,将学校特有的无形之精神文化和有形之物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潜移墨化的育人功能,使人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其书香的独特魅力。

构建读书特色网站,扩大信息化建设阵营。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开辟读书特色建设,设置网上导读、书目推荐、读书交流等栏目,为广大师生提供快捷、多元的服务。

6加强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科学研究。就这一课程的开发实施,设立相关课题,组织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以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五、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 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读书信息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将建立学生读书卡片、学生读书个人档案,对读书的情况及时统计、评价、反思,加强过程的管理,并逐步成立研究课题,以促进课程的健康发展。三是对教师实施这一课程的态度、水平和绩效的考核评价。

2.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更让家长参与课程评价活动。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将尽自己的力量,携手共建书香校园,让学生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开拓视野,畅通思路,真正让读书相伴人生路。

 

(执笔:陈丽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