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生命的自我意识
——东青实验学校开展常青藤论坛之电影沙龙
一部美国影片《死亡诗社》,今天成为东青实验学校老师们热烈讨论的话题。近年来,东青实验学校以“常青藤”论坛为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教育问题讨论,以触发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
4:00整,主持人沈芸老师邀请“嘉宾”们上台,6名老师充满自信地走了上来。落座后,主持人简单开场后首先对身边的潘海波老师发问:“如果你是学生,你喜欢基丁这样的老师吗?”潘老师笑答:“我喜欢这样的老师”,主持人紧接着又问:“你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吗”,潘老师认真想了想说“我不愿意”,下面的老师们不禁笑了起来,气氛也更加轻松了。台上的其他老师开始抢着发言,大家对“像基丁这样的老师,是学生之幸还是不幸”、“尼尔之死与基丁有没有关系”、“教育的改革与现实思考”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有的谈吐诙谐,有的言辞锐利,大家各抒己见,真实表达。台下的老师们也在认真倾听中思考着,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回答。
主持人最后邀请汤国忠校长作活动点评。汤校长首先对今天沙龙的主题作了说明,“我们从2009年起就提出了全人教育办学理念,但究竟什么是全人教育,如何给全人教育找到最确切的表述,我最近也一直在查阅国内外的有关书籍和资料,就是为了在国际视野下实现全人教育的本土化目标。唤醒是全人教育的主要核心词,这与这部影片所要传递的教育主题是契合的。”对大家沙龙中争论比较激烈的尼尔之死及基丁的教育方式问题,汤校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任何思想的出现都有它特定的历史土壤,影片中基丁的学生尼尔之死,问题不在基丁,而在传统陈旧的观念与习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注意摒弃那种单向的、对抗性的思维方式。”对其他的一些教育问题,汤校长也作出了自己的判读。最后,他希望大家以认认真真的态度,踏踏实实的脚步,唤醒每个孩子的自我意识,成就每一个生命。
正是通过台上老师的自由表达和校长的思想引领,“常青藤论坛”成了教师们思想成长的沙场,带动了全体教师对教育问题和现象的重新思考与审视,在这样一次次的论坛活动中,教师们思考着、经历着、成长着,他们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理性。
(东青实验学校供稿 撰稿:梅亚锋 摄影:常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