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新闻>>文章阅读
新基础教育研究向纵深推进
发布时间:2013-10-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梅亚锋
新基础教育研究向纵深推进
提要:新基础教育研究在我校实施一年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新基础教育提倡的“儿童立场”、“重心下移”等一些重要理念被老师普遍接受,新基础教育专家“不留情面”的评课方式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10月28日,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团队再次来到东青实验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和班队建设研究活动。
上午,在听了中学部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班队活动各两节课后,专家们分组进行了研讨。在数学组讨论中,梅凤老师表示,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一年来,明显感受到了同伴的成长,吴亚萍教授问道:“你觉得潘老师的课和以前相比有没有变化,变在哪里?”梅凤老师回答:“潘老师比以前更善于提炼和概括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学知识,更是在经历过程,这在以前的课堂中不多见。”孙伟明老师也表示:“新基础教育带给老师个人的进步非常大,实验老师的课已经有了良好的框架。”听了大家的点评,吴教授指出,潘老师的进步在于他课堂的结构设计,他备的是“一类”课,而不是“一堂”课,老师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有了经历、有了成长,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互动生成的课堂。当然,对潘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吴教授也绝不会轻易放过,提出了许多改进的建议。最后,吴教授表示,东青实验学校虽然教师不多,但大家都在很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实践,大家看课的眼光在变,评课的方式在变,诊断课堂的能力也在提高,我对东青实验学校做好新基础教育研究非常有信心。
语文、英语和班队活动的研讨也在同时进行。随着研讨的深入,原定的时间已远不能满足专家和老师们的研讨热情。大家注意到,数学研讨结束时,时针已指向了11:56,而语文的研讨直到12点才意犹未尽地暂告段落。
下午,小学部继续开展研究活动,牛塘中心小学和星韵学校的老师们也赶来参加。分组评议中,语文组的汪海英和潘霖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了剖析和反思,潘老师在提到自己教学中收与放等方面有所欠缺时,吴玉茹老师让她举例加以说明,潘老师也毫不讳言自己的不足。星韵的老师认为,汪老师在课堂中非常注意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吴老师强调,教方法的意识是新基础教育的做法,课堂教学中要把指令性的要求转变为策略性的指导,现在的课堂上操作过程有了,缺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老师替代思维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对新基础教育专家的“评课风格”已经逐渐适应的老师,对专家的批评不再像以往那样“耿耿于怀、寝食难安”。一位参与上课的老师说,在专家面前上课不能说没有压力,但专家的评课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像抓痒一样,抓得特别过瘾,在这种评课方式下,教师想不提高也难。据了解,有同样想法的老师不在少数。大家觉得,这种研究课的评课方式,有利于形成新的评课文化,教师也只有在这种新的评课文化氛围中才有可能实现真实的发展。潘秋萍老师就认为,青年教师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有专家现场把脉,能迅速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天的活动,无论是专家还是老师,大家提得最多的依然是“儿童立场”、“重心下移”、“结构设计”这些语汇,所不同的是,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实践,老师们对新基础教育的话语体系正由陌生走向熟悉,由模糊逐渐清晰,实验教师的快速成长更让大家看到了教学变革和课堂转型希望的曙光。
(东青实验学校供稿  撰稿:梅亚锋  摄影:梅亚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