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需要等待
——《孔子游春》教学谈
东青实验学校 周丽敏
作为一个老师,读《孔子游春》会有极度的向往。在春天里学习,环境舒畅;在司空见惯的水前论真君子,入木三分;在春意浓浓的河畔论志,深入人心。循循善诱的引导,深刻的见地,民主的师生关系,向往之!
文中论水一段话的深刻含义无疑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教学这段话,我的引导语:在孔子和弟子们眼里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好一个“伟大”,好一个比喻,写尽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孔子遇水必观,水在他眼里是“真君子”。请你认真读读这段文字,随文字打开联想的闸门,想象水,联系生活,说说孔子的话是否言之有理。
孩子们思考了一分钟,就开始抬眼看我。我追问:把水比作真君子,在你心中真君子是什么样的人,谁可以称为真君子,他们和水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把自己的思维再调细腻些。
沉默,思考,窃窃私语。
在组织发言前,我用“等待了几秒”,学生的思维果然非同凡响。此处列举一,记住属于他们的精彩:
滴水汇成大海。水,一路奔跑,要对付山岩,石壁,要克服重重困难,但它咬紧牙关一一克服;就像詹天佑,为了建成京张天路,攀山岩取数据,挖隧道,还要面对国外侵略者的嘲笑,但他百折不挠,开创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奇迹。
一孩子发言,总能够唤起其他孩子的补充,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也许是我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正所谓:思维需要等待。以往在教学中往往是我一人唱大戏,没想到这次完全是孩子们的表演。
理解总是不一样的理解,解构也好,解释也罢,孩子能言之成理,能有所感悟,这便是学习语文的归宿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