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2010届九年级毕业生
三年的初中生活在我们笔尖细细流过,在你们即将告别母校的这一刻,我想锁住最后一滴墨汁,撷取三年来幸福的朵朵浪花……
浪花一 记忆开始的地方
还曾记得2008年的5月吗,那是鲜花浪漫的季节,我们要举行一个为期五天的军训,听到这个消息,我又是欣喜又是担心。欣喜的是你们们将接受一次正规化的军事训练,能够提高你们各方面的能力,但我也担心,担心这这突如其来的军训,你们能不会不适应?离开父母会过的怎么样?
初夏的五月,伴着骄阳,我们终于迎来了为期五天的军训之旅······
我们信心满满的开始训练,教官一遍遍耐心的指导代替了严厉的训斥,训练场上不但有我们整齐的步伐,也有我们阵阵洪亮的口号声,更有我们嘹亮的军营歌声。
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你们的眼神有些疲惫,一遍又一遍的动作,似乎有些不耐烦,烈日在燃烧,我担心你们挺不住了,但我看到你们所写的日记,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母恩”,而我们却是“练军才知军人苦,离家方晓家中乐”。读着洪忆玉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语,我心头涌起的是无以言表的感动。
而吴铭钰则一显巾帼风范:我第一次遇到“迷彩”,于是生命中又多了一道神秘的色彩,迷彩成了我最喜欢的混合色,它似乎是一个天生的装扮师,为我平凡而略显娇弱的脸上增加了几分英武。
是呀,军训就像是梦一样,匆匆的来,又在我们没有细细品味那份感觉的时候悄然而逝,军训中,我们流过汗,流过泪,流过血,他的酸甜苦辣,这些都不值一提,重要的是我们在军训中收获了一种动力,一种生命的支持力,它会支撑着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动摇的心灵坚定自己的步伐。
浪花二 摇响青春的风铃
诗一般的年华,梦一般的花季,就这样告别14岁,我们的青春来了。
学校举办了“告别十四岁,演绎青春精彩”这个活动,我们面对鲜艳的无形红旗,我们庄严的宣誓,摘下红领巾,戴上团徽,我们告别了童年,第一次庄严地规划我们的青春。观看影片《南京大屠杀》时,那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日军那令人发指的手段,可怜的孩子摇着母亲冰冷的躯体嚎啕大哭,几十年后,那30多万冤魂的声声哀鸣,妇女的呼喊仿佛穿越时空刺痛我们的心。你们的神情是那么凝重,你们的眼神是多么的愤怒,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每一个人都是中国,我们的血液随祖国而沸腾,我们的心随祖国而跳动。历史的长廊再怎么修补也回不到过去,虽然今日的南京繁荣发达,我们可以宽恕,但不能忘记。因为忘记意味着背叛,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绝不能让历史重演。告别14岁的迷惘,我们的研究性活动开展的风风火火,我们的兴趣小组办得有声有色……我们摇响了青春的风铃,我们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为自己,为中华之崛起,在十四岁的花田种上庄稼——责任。我们扛起责任,涂抹着青春的色彩。
浪花三 正着成长 倒着回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带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感,我们徒步来到了横山桥烈士陵园。
走在先辈们洒下热血的土地上,颗颗红心都是满怀崇敬的。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作为祖国的新生力量,同学们作出了正确的心灵选择,为着中国的崛起而读书。当我们收获着红色六月的的时候,我们抬起了幸福的头。
三年来,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的潮湿的日记,所有的眼泪与欢笑,所有的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都将在这个繁盛而离散的日子,一起消失了。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将这段美好的岁月珍藏着我们心间,在我们阴霾的日子里,他必将温暖我们生命最需滋润的深处。